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③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 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万井,指市井。
              (1)    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    之情。
              (2)本诗在写景方面很有特色,试作赏析。
            • 3. 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完成下列各题。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都很讲究对仗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3)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
            • 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理,渔歌入浦深。
              【注】①穷:失意,归隐。②通:得意,出仕。
              (1)关于这首诗,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     B.近体诗     C.乐府      D.新乐府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诗回赠。
              B.第一联感慨自己一入晚年,就只喜欢清静;借此表明生活态度。
              C.第二联对“喜欢清静”作解释:“无长策”是其原因。
              D.诗中松林、清风、明月、素琴,都是代表隐逸生活的意象,也是消极、厌世的象征。
              (3)请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赏析结尾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 5.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①、②题。
              题落星寺岚漪轩
              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①落星寺:在今江西星子县,传说有星陨落在鄱阳湖北的彭蠡湾中,化为巨石,因名落星石。唐乾宁年间于此建落星寺。岚漪轩是落星寺的胜处。②开士:菩萨的意译。这里指和尚。③结屋:造屋。 ④龙阁老翁:黄庭坚的舅舅李常,曾任龙图阁直学士。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点出寺院的幽深,吸引着文人雅士前来游观题咏。其中首句中的“深结屋”中的“深”字有领起全诗意境的作用。
              B.诗的颔联“小雨藏山”和“长江接天”写出了由高到低的美景,那天际风帆,离寺那么遥远,反衬出落星寺的远离尘嚣。
              C.“蜂房各自开户牖”句,诗人用“蜂房”喻僧房,描写出寺院倚山而建,远望房舍鳞次栉比,层层叠叠,用语新奇、贴切。
              D.“处处煮茶藤一枝”句,诗人用“藤一枝”不仅表现了僧居生活的枯寂冷清,也营造出一种恬静悠然,虚空绝俗的情趣。
              ②“小雨藏山”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析“藏”字的妙处。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注】:①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重视意境创造,画中有诗。②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和小孤山,世俗转“孤”为“姑”。③搀:刺入。④彭郎:指澎浪矶,与小孤山遥遥相望,传说为小姑的夫婿。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五句诗描绘长江和两座孤岛,对画面的内容进行了总体的概括。
              B.“抑扬”写出了桨声的忽高忽低,“低昂”写出了山与水的高低错落。
              C.“峨峨两烟鬟”一句将烟波之中的大小孤山想象为美女高耸的发髻。
              D.这首题画诗构思缜密,层次分明,将无声的画境转化为有声的诗境。
              ②“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两句妙趣横生,请自选角度进行分析。
            • 7.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徙倚:徘徊的意思。 ②采薇:喻隐居不仕。
              (1)这首诗属唐代近体诗中的           (填诗体)。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B.中间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秋晚图;光与色、近与远、静与动搭配得恰到好处,表现出作者无限喜悦的心情。
              C.尾联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立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从中反映了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
              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3)从结构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逐层地表达作者情感的。
            • 8.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⑤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漫兴
              [唐]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①野老:杜甫自称少陵野老。‚②商州副使:王禹偁当时官任商州团练副使。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的情景,都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
              (2)王诗和杜诗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 10.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3)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