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习,岁岁不知春.
              【注】①寒山: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现存诗300余首.
              (1)人们认为寒山这首诗在叠词的使用上,变化多姿.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冬夜
              [清]林古度
                          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注】林古度由明入清,家财散尽,孤苦伶仃,就连被子蚊帐也没有,这首诗,就为此窘状而写.
              (1)“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写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回答.
            • 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闻一多《孟浩然》说孟浩然“诗如其人”,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唐)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岁暮自桐庐归钱
                                                  潘阆(宋)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龙山,钱塘江南岸的小山
              (1)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容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所用意象不同,其中蕴涵的意味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6.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1)此诗颔联写景极富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词的上片写午梦西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从词的下片看,诗人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词的上片写午梦西湖,诗人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
              (3)“却是池荷跳雨”中的“跳”使用得生动别致,请分析说明。
            • 8.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  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1)人说三、四句中的“吹”和“惹”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什么作用?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