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唐代诗人戎昱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霁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乙)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
              (1)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都很讲究对仗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点明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铺垫。
              B.甲诗“无人扫”三字突出居住地的偏僻,显出韩舍人的孤独寂寞。
              C.乙诗首句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
              D.乙诗“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离人伤心的啼哭。
              (3)两首诗都出现了“柳条”这一意象,请加以赏析。
            • 2.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作者通过         等意象,描绘了夏季生活场景,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宿  雨
              王安石
              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
              宿雨惊沙尽,晴云昼漏稀。
              却愁春梦短,灯火著征衣。
              【注释】:芜:指杂草。
              (1)王安石,字    ,号半山。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
              (2)下列对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表达了诗人看见沿途奇异美景的新奇与喜悦。
              B.颔联的“塞垣”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次边塞之行。
              C.颈联写夜雨洗去沙尘,天空晴朗而滴漏之声渐稀。
              D.尾联两句写诗人为赶路而天不亮就起来穿上征衣。
              (3)诗歌首联不仅对仗,写景也很有特点,请结合具体词语对其进行赏析。
            • 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注】青袍:即青衫,指官职卑微。龙津:即龙门。
              (1)前人评价第二联写得“沉痛”,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
              已披谢梅尧臣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释】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    
              (2)简析乘欢不厌夕阳时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3)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诗歌描写的是    时节,简析诗中的哪些景象表现了这个时节的特点?
              (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  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  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àn):竹席。
              (1)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
              B.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
              C.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
              D.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
              (3)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