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暗示了怎样的现实?试作简要分析。
              (2)本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3)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 2.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念奴娇
              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注释】①牛渚: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②危亭:就是“然犀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东晋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晋书•温峤传》)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③胡羯:指金兵。
              (1)简析“客里襟怀如豁”中“豁”的妙处。
              (2)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
              [宋]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被罢,59岁,此词仿陶氏《停云》“思亲怀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造“停云堂”感怀而作。
              (1)辛弃疾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请列举此词典故涉及到的人物?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
              (3)此词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
            •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 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丞相,写作此诗时正值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之际。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 6. 古代诗歌阅读
              悲陈陶①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请结合这首诗谈谈杜甫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
            • 7.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1)本诗题咏台城,也有凭吊六朝古迹之意,诗中“六朝如梦鸟空啼”一句含义隽永,此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写下此诗。
              ②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③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④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⑤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⑥字:这里指书信。
              ⑦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1)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请写出“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句表达的情感。
              (2)请从写作手法角度简要赏析首句“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淮城感兴
              [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
              (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2)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