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注】①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时诗人流放于海南儋州。②雪乳:茶细白,水煎时所呈色象。脚:茶脚。
              (1)这首诗描写的是汲江煎茶的日常生活琐事,但“一篇之中句句皆奇”(杨万里语).请结合颈联赏析其艺术特色。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 2.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本词作于1134年冬,词人时年五十岁,此前,他曾撰写《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收复中原,不被采纳。
              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
              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④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词人当时意将隐居于此。
              (1)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词的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和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愁绪的方式有何不同?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本诗所写的出猎场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1)从这首词中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品性的一个词语,并结合词作概括其表现。
              (2)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  江  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汪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家童鼻息已雷鸣”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全词概括并分析词人形象。
            • 6.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茶瓶儿
              宋•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1)这首词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 7.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朴素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
            • 8.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释】:①飞鞚(kòng):鞚是马勒,飞鞚即纵马疾驰。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出郊
              (宋)王安石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着,初回光景到桑麻。
              郊行
              (宋)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①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两首诗歌都写了郊野所见所感,所写景物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歌在表达技巧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途中。
              (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