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结合最后两句赏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运用了那些修辞?
            • 2.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诗的前三联写了何时何地的图景?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2)尾联写诗人的感受时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题。
              行香子•题罗浮
              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睛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注】①罗浮:据传说,浮山为蓬莱之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②葛长庚,南宋道士,能诗赋,长于书画,晚年隐居著述。③苔钱:因苍苔形圆如钱,故名。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罗浮山的自然风光?请简要赏析。
              (2)词的下阕描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②痴儿:指作者自己。③朱弦:琴的代称。④佳人:知心朋友。
              (1)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日三首(其一)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月影,嘈嘈虚枕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6. 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下列各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1)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2)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3)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4)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5)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6)暖树:向阳的树。(7)不足:不够。(8)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4)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 7.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诗人作此诗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颈联使用了伯牙破琴谢知音和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
              (1)本诗的体裁是    。作者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    ”。
              (2)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9.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试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展现的美景。
              (2)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与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中的“空”字在表达作用上有何异同?
            •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
              苏 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