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差弱,若不任于劳者。 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 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然差弱 禀气:脾气
              B.既乃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认识)
              C.故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则众共诋斥 非笑:讥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善人也,甚孝 因人之力敝之
              B.乃责梦星 作《师说》贻之
              C.责之曰 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
              D.处士为父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②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
              (《论语•述而》)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1)苏秦为什么认为人生不能轻忽势位富贵?
              (2)综述上文材料,简析孔子的富贵观与苏秦的富贵观。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②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③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④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顿道路 ______    ②为功曹 ______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季礼其子相也 ______
              A、明白     B、思念     C、猜测    D、同意
              ②明府听之,则佞倖之名也 ______
              A.遮盖    B.遭受    C.表被动   D.到达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的一项是 ______
              A.河南种拂临郡,引功曹         手长鑱,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B.拂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C.拂从翊言,遂不之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D.翊夜行昼伏,到长安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5)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6)综观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刘翊的主要品质。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戕竹记
              欧阳修
                 ①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 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②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③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11),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12)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 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注】:①箨(tuò):笋壳。②榯(shí):直立。③任:治理。④简历:选择。⑤腰舆:古代用手挽的一种便轿。⑥辟疆:开辟地域,这里指竹园的主人。⑦让:责备。⑧桴:这里指砍伐。⑨服王官:做官的。⑩齿王民:做百姓的。(11)畔废:叛逆。(12)过差:超过规定。
              (1)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______
              A.也     B.耳     C.矣     D.乎
              (2)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好事”具体指什么?
              (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表达效果。
              (4)第③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这两句呢?请发表你的看法。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启睿,字圣思,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也。少负才任气,喜为侠烈之行。尤嗜击剑,卧起常佩之。既补诸生,累试于布政司,不售。时对酒当歌,辄叹日:“天生徐公,胡乃老之草间!”则拔剑起舞,谩骂座上贵人,以剑拟之。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然每规人之过,辄苦口泣下,其方正又如此。
                  既久郁郁,一日,忽埋故剑,椎酒床,裂琴衣,削发,师事径山浮屠雪峤。踰年,南都再陷,则破关出,掘故所埋剑,夹以双斧,趋钱督师营。
                  督师故与启睿同社,亟引见于监国。因问所需何官方得称乎。对日:“臣请以布衣居肃乐幕,入参惟幄,出悍军旅,不必官也。”监国奇之,授以锦衣卫指挥,不拜,自称“白衣参军”。时江上诸营首鼠,互相观望,则骂曰:.“今日焚舟前进,或可一逞;逍遥坐老,以自困乎?”
                 一日,晨起佩剑。集其麾下百夫,屠牛飨之,谕以大义。百夫亦唯唯而泣。径自东岸渡江,直薄西岸。大兵以为游骑,不以为意,亦遣裨将御之。则奋剑直前,掩杀过半。城上乃亟出锐师为继,且戒曰:“观其帅甚奇,必生致之。”于是大兵蜂涌而至,长围四合,且战且拥。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百夫见启睿之死,亦无降者。
                  启睿之出也,督师力止之,曰:“ 军行必无复继,徒入虎口,无益也。”至是督师以诗哭之四:“呜呼!果见其出而不见入也!”
                  初,启睿闻辽沈日蹙,两河内溃,叹息以为国必亡,则自雕一私印曰“复明”。至是竟死。  
                (《鲒琦亭全集•卷八》)
              ①兵:此处指清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试于布政司,不售 累:多次。
              B.出军旅 悍:通“捍”,抵御。
              C.监国之,授咀锦衣卫指挥 奇:奇异。
              D.集其麾下百夫,屠牛 飨:犒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B.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C.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D.而启謇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徐启睿任侠方正。徐启睿与人喝酒的时候拔出宝剑起舞,谩骂在座的贵人,拿剑指着他们,规劝他们的过错,苦口婆心至于流泪。
              B.徐启睿特立独行。徐启睿郁闷不乐,竟然把宝剑埋在地下,砸坏了酒床,撕毁了装琴的套子,剃光了头发,拜径山的和尚雪峤为师。
              C.徐启睿不事功名。督师向监国引荐徐启睿,他表示无需名位,监国授予他锦衣卫指挥的职任,他也没有接受,自称白农参军。
              D.徐启睿奋勇杀敌。徐启睿率领自己的部下,晓以大义,直接从东岸渡江,逼近西岸。挥剑直接上前,乘人不备进攻杀死过半敌军。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
              ②军行必无复继,徒入虎口,无益也。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为中书侍郎。秦王坚行至,以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以王猛代之。
                  猛日亲幸,宗亲勋旧多之,姑臧侯樊世,本氐豪,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八月,以猛为中书令,京兆尹。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为百姓患。猛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丞相猛至长安,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复总督戎机,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上,秦王坚不许。
                  猛为相,刚明清肃,善恶著白,劝农桑,练习军旅。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
                  建元十一年六月,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宗庙。猛疾少瘳,上疏曰:“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 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 “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
              (选自《三国志》、《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宗亲勋旧多 疾:憎恶
              B.善恶著白,劝农桑 课:征税
              C.猛日亲幸 用事:当权
              D.葬之如汉霍光       故事:旧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猛白坚 作《师说》贻之
              B.与猛争论坚前 冰,水为之而寒
              C.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 客有吹洞箫
              D.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尚书:文中指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
              B.领:文中指兼职,与官员任职相关。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辟”“致仕”“乞骸骨”等。
              C.社稷:本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用“社稷”来借指国家。
              D.下车: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源于《礼
              记》.今有成语“下车伊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
              ②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5)王猛病中给秦王苻坚进献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 7.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栗字黄中,登紹兴十二年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孝宗称善。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粥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 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黜大震。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砦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粟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追究自货汝翼死幽置绍兴府。居顷之,诏粟累更事任,清介有闻。除秘阁修撰,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 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望将熹停罢,姑今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粟之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辩之曰:“考粟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
              (节选自《宋史•林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粟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B.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C.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D.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土出身”三等。
              B.“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进、除”,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出“等。
              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漏,用皂囊加以密封。
              D.简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所作所为的褒性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搅大权时,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
              B.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延,官军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虏了他的部属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
              C.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在便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
              D.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黜大震。
              ②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3题。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也;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身面向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丁一士应声耸身而过。 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丁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跃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节选自[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注】①过厅:过道,厅堂可以通行的地方。②田侯:即田功,字松岩,纪晓岚的朋友。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足及岸      甫:刚刚
              B.因恃尔心无虑 敢:岂敢
              C.不岸已将圮 虞:担忧
              D.便向崎岖步不平 便:立刻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斯真阅历之言,可贵佩者矣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恃财者终财败 不赂者赂者丧
              C.田侯松岩滦阳买一劳山杖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里有丁一士,矫捷多力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丁一士见河不宽而恃己擅纵,意外丧生,说明他缺乏预见灾难和临危应变的能力。
              B.本文先记叙后议论,中心是一个“恃”字。有所擅长,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味有恃无恐却往往会引来悲惨的结局。
              C.田侯自题诗于劳山杖上是想用自己登山的亲身经历来勉励世人:即使前路崎岖,只要心中没有顾虑,坦然面对,也会走出困境,步向平坦人生路途。
              D.月夕花晨,伴我前行,如此良辰美景在纪晓岚看来是“可贵而佩”的。
            •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震,新野人。袭榆林卫指挥使。嘉靖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协守宁夏兴武营。寻充延绥游击将军。 廉勇,好读兵书,善训士,力挽强命中,数先登。寻延绥副总兵,与总兵官王效却敌镇远关,进都督佥事。
                   吉囊、俺答犯延绥,震败之黄甫川。寻犯响水、波罗,参将任杰大败之。吉囊复以十万骑入寇,震大破之乾沟,获首功百余。先后被奖赉。已,增俸一等。乾沟凡三十里,当敌冲。震浚使深广,筑土墙其上,寇不复轻犯。
                   十四年,进都督同知,充陕西总兵官。寻论黄甫川功,进右都督。明年移镇大同。大同乱兵连杀巡抚张文锦、总兵官李瑾。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镇兵素惮震,由是帖服。寇入犯,震破之牛心山,斩级百余。寇愤,驻近边伺隙。时车驾祀山陵,震伏将士于诸路。寇果入,大破之宣宁湾,又破之红崖儿,斩获甚众。进左都督,一子百户。震父栋,前阵亡。震辞荫子,乞父祭葬,帝嘉而许之。毛伯温督师,与震修镇边诸堡,不数月工成。卒,太子太保,赐其家银币,加赠太保,武壮。
                  震有机略,号令明审。前后百十战,未尝少挫。时率健儿出塞劫敌营,或议其启衅。震曰:“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今数深入,乃不思一挫之耶?”震殁,健儿无所归。守臣以闻,编之伍,边将犹颇得其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B.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C.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D.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擢,在古代有选拔或提拔的意思,文中“寻擢延缓副总兵”中的“擢”就是这个意思。
              B.荫,也叫“荫庇”,过去常指子孙后代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皇帝的封赏。
              C.赠,有赠送、给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等意思,文中的“赠”是“赠送”的意思。
              D.谥,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就是后人用一两个字对已逝之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有褒有贬,算是盖棺定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梁震战果非凡,得到奖赏。在吉囊率领十万威力巨大的骑兵进犯的情况下,梁震在乾沟大破敌军,斩获敌人首级一百多颗,因此得到奖赏,后来又加俸一等。
              B.梁震防范敌人,足智多谋。乾沟一共三十里,是最先受到敌人攻击的交通要冲。梁震疏通其沟,使之深而宽,并且在上面筑上土墙,敌寇再也不敢轻易进犯。
              C.梁震辞谢荫子,孝敬父亲。梁震因为功劳被封荫一子担任百户一职。后来他的父亲在前线作战牺牲,他辞谢封荫儿子,请求祭葬父亲,皇帝赞赏并且答应了他。
              D.梁震受到诬告,据理力驳。他曾率领壮士出塞劫敌营,被人诬告这是挑起争端。他据理反驳,认为自己并不是挑动敌人来作战,敌人多次进犯就应该挫败敌人一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廉勇,好读兵书,善训士,力挽强命中,数先登。
              ②震有机略,号令明审。前后百十战,未尝少挫。
            • 1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得幸,因进之,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汉法,父子俱,有死事,得与丧归,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于是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吴军破,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武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郊,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夫醉,搏甫。甫,窦太后。上恐太后诛夫,徒夫为燕相。数岁,坐法免,家居长安。
              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势在己之,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波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颍川儿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选自《汉书•灌夫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B.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C.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D.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灌婴舍人,灌婴的左右亲信或门客。“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B.至二千石,升官到郡守级别,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C.窦太后昆弟,即窦太后的兄弟。古代“六亲”之一:“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
              D.在己之右,指等级、地位比自己低的。汉代崇左,故以右为下,为贱,为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灌夫父亲灌孟本来姓张,在做颍阴侯灌婴的舍人时,受到灌婴的宠信被推荐,官至二千石,所以用灌氏家的姓。
              B.父亲战死后,灌夫不肯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护送灵柩回家。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要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
              C.灌夫喝酒好发酒疯,又一次与长乐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因打了窦甫而犯法丢官,只好闲居在长安家中。
              D.灌夫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后来他家的池塘田园遍布颍川,宗族门客为了张权势和利益,横行颍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
              ②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