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情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 :【1】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2】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2.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这首诗上半部分写送客的感受,下半部分主要写欲归不能的愁绪。
              D.“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E.最后两句写自己的美好愿望,含蓄地抒发了回乡的渴望。在前几句凝滞之后,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诗境开阔。
            • 3.
              下列填入《梦回》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 4.

              “香菱学诗”是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1)黛玉说得“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指的是____诗的____、___两联。

              (2)“王摩诘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这样算起来至少有三百多首诗了,读到这里会让我们联想起哪句谚语或俗语?请结合故事情节谈谈香菱学诗对你自己写作的启示?

            • 5.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B.《秋水》选自《庄子》。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多用寓言。庄子,名周,战国人,古代著作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全诗运用了屈原创立的“楚辞”这一诗体。

              D.【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中,“正旦”指女主角,“冲末”指男配角。唐宋时期的进士考试称会试,地点在京城,时间在秋季,所以又称“秋闱”。会试考试第一名称“状元”。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乐、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和降职。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他创作的《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离别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D.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人。与其妹妹班昭共同完成《汉书》。《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四史”。
            • 7.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 8.

              睡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东风”指春风,写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而低垂下翅膀入睡,生动形象地表现燕子在春光中衔泥筑巢的忙碌与辛劳。
              B.颔联写燕子梦境的迷离,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的手法,化用了金屋、梦蝶等典故,生动的展现燕子梦境的传奇。
              C.颈联中“梦入乌衣路转迷”化用汉殿、乌衣巷等典故,托物言志,凸显了睡燕的熟睡的神态,寄托了兴亡之叹。
              D.尾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静美的画面:夕阳西下,小巷深深,卷帘人惊醒了燕子的美梦,场景亦真亦幻,耐人寻味。
              E.本诗为七言律诗,第二、四、六、八句押相同韵,颔联和颈联均对仗工整,细致入微地刻画睡燕梦境的整个过程。
            • 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它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