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 2. 阅读下面一首短诗,回答问题。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选自《踪迹》)


              1.诗中是怎样刻画“细雨”这一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这首小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

              开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结尾
              独自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__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 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冰凉的夕阳
              桑恒昌
              断脐,从我的脚下
              蜿蜒到母亲坟前
              攥满满一把土
              直至攥出我的体温
              继而
              攥出我的心跳
              若掘地为井
              一定会得到
              母亲为我
              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
              离墓地越来越远了
              母亲怀中
              从春抱到夏
              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
              还翩翩地追在后面
              后面的后面
              伸手可及
              是冰凉的夕阳


              (1)下列对这首小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诗中,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距离。
              B.第二、三节诗中,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母亲长眠于地下,“积乳”积下四十年的乳汁:奇特的想象,状写了母子亲情。
              C.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侧的。
              D.最后一个诗段中,诗人以夕阳下的“蒲公英”“翩翩地追”暗示母子亲情永远相连。
              (2)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说“伸手可及/是冰凉的夕阳”,“夕阳”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温暖的,是遥远的,为什么诗人说夕阳是“冰凉的”,是“伸手可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念奴娇昆仑[注]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一九三五年十月
                [注]念奴娇:词牌名。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本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的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此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登上岷山峰项,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1.词的开头三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艺术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结尾“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一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选自猛虎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1)在本诗中明明是一只黄鹂飞上了树,诗人却说是“一掠颜色飞上了树”,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在诗的下一节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诗中的复叠,多系一咏三叹,这首诗中的复叠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吗?试结合全诗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面两节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1)根据第一节诗,分析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节诗中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节用了第三人称,而第二节用了第二人称,诗人为什么要变换叙述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7年


              1.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词中所描绘的图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小小的岛》,回答问题。

              小小的岛
              郑愁予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于热带,属于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树枝上,如琴键的起落
                那儿的山崖都爱凝望,披垂着长腾如发
                那儿的草地都善等待,铺缀着野花如果盘
                那儿浴你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
                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爱情是徐徐的
                云的幽默与隐隐的雷笑
                林丛的舞乐与冷冷的流歌
                你住的那小小的岛我难描绘
                难绘那儿的午寐有轻轻的地震
                如果,我去了,将带着我的笛杖
                那时我是牧童而你是小羊
                要不,我去了,我便化作萤火虫
                以我的一生为你点盏灯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你”,表面是小岛,实际上是诗人的朋友。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
              B.诗中“跳响”这个带有声音的动词,用得巧夺天.工。鸟的歌声,仿佛是从脚下流出一幅清丽活泼的画而自然显现。
              C.诗人的朋友很有魅力,他周围的云会幽默,雷声在笑,树丛舞蹈,溪流歌唱。异乎常情又合乎情理。
              D.诗的末段四句,是假设自己如果到了小岛的情形:一是诗人是牧童,“你”是小羊;二是诗人化作萤火虫为“你”点一盏灯。

            • 10.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①全诗一开始就直接批判了几种错误的爱情观念,请你举出其中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本诗有不少意象,其中最核心的意象有两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请结合诗歌做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