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卖  马
              严晓歌
                  队里的那匹枣红马老了,乡亲们开会商议决定卖掉。
                  队长对饲养员存善老汉说,你去吧,你懂行情。
                  善老汉点点头。
                  队长又交给存善老汉三百元钱,说,这是咱队里的全部家当,卖了枣红马,加上这钱,再买一匹小马驹,明年秋上种麦用。
                  存善老汉珍重地接过队长递来的钱,又使劲点了点头。
                  卖马要去离村七十里的漯河市牛马行。存善老汉用一块红布把三百元钱包了又包,然后让老伴把自己的破棉袄里子撕开一道缝,把钱塞进去,再让老伴用针线密密缝严实摸摸,才放心地咧开缺牙的老嘴笑笑。
                  天擦黑的时候,存善老汉用儿子上学的布书包背了一天吃的窝窝头,牵着枣红马上路了。队长一直送他出村,还不住地叮嘱。
                  存善老汉紧走慢赶,在夜风凛冽的初冬时节竞走出一身如细雨沐浴的热汗。鸡叫的时候,存善老汉走过铁路,到了漯河市。他停下来望望东方的天,一片漆黑,离天亮尚早,这时存善老汉才突然感到又累又困。他想天亮了牛马行才有人,就靠着一根电线杆蹲下来,手里紧紧攥着马缰绳。枣红马依恋地偎在他身旁。不知不觉地,存善老汉进入了梦乡,鼾声大作。不远处的铁路是京广线,南来北往的火车繁忙。一列火车长鸣着,尖啸的汽笛进站,惊吓了枣红马。枣红马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劳作,没有听过这怪声音,它一惊,挣脱存善老汉手中的缰绳,哒哒哒地跑了。等到存善老汉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他感觉到手中空空的,睁眼不见了枣红马。存善老汉大吃一惊,本来已经晾干的汗又泉涌一样冒出来。他站起来急急忙忙奔向牛马行。到了牛马行,那里早已熙熙攘攘,存善老汉像一条泥鳅在里面穿行,寻找枣红马,牛马行没有枣红马。存善老汉出了牛马行,在漯河市如丝织般的街巷走,逢人便乞求似的询问:“你看见一匹枣红马了吗?”然而得到的都是失望的回答。
                  吃罢午饭,太阳暖烘烘的,乡亲们坐在墙根下晒太阳。这时候枣红马鼻孔喷着热气,汗水淋漓地回来了。乡亲们疑惑,存善老汉怎么没有把枣红马卖掉?他们朝马后望,想望见存善老汉。但马后没有一个人影。乡亲们喊来队长,队长便和乡亲们来到大路上朝远方望。可是一直望到天黑,也没望见存善老汉。乡亲们的心沉重起来,像拴上了铅坠儿。队长在焦躁不安中候了存善老汉一夜。第二天天麻麻亮,队长找了几十个汉子到漯河市去寻存善÷老汉。汉子们穿街走巷,打听存善老汉的下落,后来打听到铁路南,有人说见存善老汉出了漯河市,之后就再没了消息。队长和乡亲们在村里又候了存善老汉几天,还不见他归来,大家便猜测这老汉一定不在人世了,被坏人暗害了,因为他身上带着三百元钱。队长就狠命地用拳头捶自己的脑袋,痛哭流涕地说:“我真笨呀!我真笨。我怎么没想到找个年轻人和他一块儿去。”队长让新饲养员精心喂养枣红马,存善老汉的工分照记,一天10分,这给一个不在人世的人记工分,还是先例,却无人异议,时间长了竞习以为常。以后的日子乡亲们常常到饲养室看枣红马,看到毛发亮洁的枣红马,就想起存善老汉,乡亲们眼里痒痒的,泪水涌出来,像有虫子在脸上爬。
                  春节时候,临近村子的农场为了改善职工生活,要弄些肉。但那年月肉类很紧张,杀牲畜又犯错误,除非病老体衰的牲畜,于是一个农场干部找到队长,说愿意用一匹膘肥体壮的骡子换枣红马。队长说不换,这匹枣红马。系着存善老汉的一条命,给十匹骡子也不换。乡亲们还说要把它喂到老死,像葬亲人一样葬掉。农场干部悻悻地走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来年秋上种麦,队里缺马犁地,队长彻夜不眠寻思着去哪里借马。那时候乡下少机械,马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半夜里队长忽然听见几声陌生的嘶鸣声,那样清晰那样近,他一骨碌爬起来,拉开门冲了出去。十五的夜晚,明月皎皎,队长看见存善老汉牵着一匹高大的白马站在村子中央。他苍老了许多,须发散乱灰白,背驼得像一张弓。队长跑过去拉住存善老汉的手,急切地问:“存善大哥,你这么长时间去哪里了?”乡亲们也都问起来,把存善老汉团团围住。存善老汉就诉说了他失踪的情节。原来存善老汉没有找到枣红马,感到对不住乡亲们,便步行到了汉口,在码头上卖苦力挣钱,买了这匹白马。队长听完,泪流满面地说:“好大哥,那枣红马在你卖马的第二天晌午就跑回来了,现在正在饲养室养着呢。”“是吗?”存善老汉瞪圆眼睛问。
              “是!是!不信你去看看。”
                  存善老汉踉踉跄跄奔到饲养室,他看见那匹枣红马正安详地吃着夜草。
                  存善老汉搂住马脖子,眼泪扑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他喂了一辈子马,却忘了一句老话,老马识途。
              (略有删改)(1)文中加点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请概括存善老汉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应该改为“老马识途”,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队长派遣存善老汉去卖马买马,看重的就是存善老汉的忠厚老实,懂行情。
              B.本文的语言很有乡土气息,读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
              C.枣红马回来了,存善老汉没回来,乡亲们以为存善老汉遇害了,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非常怀念他,说明当地民风淳朴。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辞藻华丽又不乏风趣。
              E.存善老汉是多年的饲养员,竟然会不知道“老马识途”,这是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的败笔。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想租房子的女人
              浦素芬
                  ①这是一所省属重点高中,校园气派非凡。学校领导深谙学生家长心理:若能租住在校园里陪孩子就读,一定物超所值。于是学校独辟蹊径,广开财路,将本打算分配给教师的宿舍楼(也有人说老师们嫌房子结构不理想,不愿住,学校已重新规划)先试探着简单装修了十几套,名曰“学生公寓楼”,出租给家长。尽管房里空荡荡的,租金每月两千元高得离谱,然而,消息一传出,要租房的家长依然趋之若骛,十几套房子转眼间就被租光了。学校欣喜之余,急忙争分夺秒继续装修剩余的楼房,再想租房的家长须提前预订。
                  ②这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呼地刮着。孩子们在上课,几个陪读的家长聚在楼前晒太阳。陪读的人啊,心总像悬在半空中,闲时,都不愿待在屋里,喜欢在一起聊聊天打发时间。
                  ③这时,来了一名脸膛黑红的中年妇女,她那没空打理的头发随便用发夹一绾,身上穿着好像是捡来的哪个讲究女人淘汰的时装。她不住地东张西望。谨慎的王医生轻声嘀咕:“太不像话了,是谁让拾废品的进大门的?”其他人也纷纷耸鼻子皱头表示不满。租住在这儿的人多少都有点优越感:一是家境都比较好,二是孩子都比较优秀。
                  ④说话间那位中年妇女已来到大伙儿跟前,有点腼腆地说:“打搅你们了,我想来看看你们这儿的房子。”她怎么可能租得起这儿的房子?大家都装成没听见,懒得回答。顺带说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几拨人来这里看房子,住在这儿的人都有点烦不胜烦了。
                  ⑤中年妇女不顾大家的怠慢,继续与大家搭讪。看到大家不屑一顾的神色,她发誓一般说她一定要租这里的房子,只是来看看还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很快就会和大家成为邻居。
                  ⑥好心的朱奶奶试探地问她是自己独租还是与人合租,毕竟合租能省一些钱。没想到她毫不犹豫地说:“要租当然是独租。与人合租,还不如让孩子住集体宿舍呢。”看她那明显比同龄孩子的母亲老了好几岁的模样,朱奶奶十分同情地劝阻她:“看你这么辛苦,也不瞒你,这儿租金是很贵的。”她笑了一下,像是挺有经验地说:“这个钱不能省,孩子高考前几个月还是出来租房子住效果比较好,我女儿当初就是提前住到外面的。”“什么?你还有一个孩子?”几个人异口同声,心中飞快地掠过一个念头:她难怪这样,原来是个没有觉悟的超生户。真是自讨苦吃。她开心地笑着说:“我是独女。政策允许,生了两个孩子。在这里读高三的是小二子,是个男孩。”斯文的江老师放下手中的杂志好奇地问:“那你的女儿呢?”她眉开眼笑,骄傲地说:“女儿四年前也是从这所学校考出去的,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本硕连读。”说到孩子的学业,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趣,“那你小二子在哪个班?”“在理科二班。”天哪,那个班可是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是毕业班中的王牌。江老师的儿子也在那个班,她似乎有点不相信,盯着那中年妇女问:“你家小二子叫什么名字?”“他叫季一鸣。”“你就是季一鸣的妈妈?”“是呀。”季一鸣,学校光荣榜里经常张贴着他的名字和照片,是一个英俊帅气、出类拔萃的小伙子。
                  ⑦众人的态度缓和了许多--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怎不令人惊羡?
                  ⑧王医生真诚地劝告她:“这儿租金是全城最高的--你们种田多不容易啊。实在要租房,再考虑考虑。附近民房很多,比这儿便宜多了。”她又爽朗地笑了,轻描淡写地说:“没事的。我家包了几个大鱼塘,这几个钱算不了什么。”然后,她仿佛看透了众人的心思,解释道:“鱼塘在海边,他爸照应不过来,我必须帮着打点。你们看我,没干多少活儿,也被晒得黑不溜秋的。天冷了,很快就清闲了,那时,我就可以来陪二子了。”原来她是个养鱼的。端庄白皙的宋会计停下毛线活儿,十分体谅地说:“我在银行工作,与养鱼专业户打的交道很多,这行挣钱多,但也特别辛苦,风险也大。”她竟不以为然地说:“问题不大,我俩当初在大学里学的就是水产专业,也算是专业对口、熟门熟路吧。”啊呀,她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可都是百中选一、货真价实的呀。
                  ⑨宋会计热情地起身为她让出自己的椅子,一向矜持的江老师特意从家里给她端来了一杯开水。她和大家的关系融洽了,大家已把她当成了这个临时团队--来自全市各地的陪读大军中的一员了!
                  ⑩太阳升高了,天气比刚才暖和多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0年第8期)(1)请概括分析小说中季一鸣的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请对小说两个画线句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①这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呼地刮着。
              ②太阳升高了,天气比刚才暖和多了!
              (3)有人认为小说第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全文的有机组合体,应该保留。请结合全文,从主旨和结构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季一鸣的妈妈租房的经历,深刻反映了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从淡漠到熟悉的过程,揭示了造成“陪读”这一畸形现象的社会原因。
              B.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刻画了已租房的陪读家长对季一鸣的妈妈接受的过程:先是不满,接着是同情、感叹和劝告,最后是热情相待、亲如一家。
              C.当季一鸣的妈妈听到王医生真诚建议她去租民房时,她表现出“轻描淡写”的神态,这表现出她对金钱不屑一顾,同时也表现出她对其他陪读人的鄙视。
              D.小说运用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手法和环环相扣而自然贴切的情节,将季一鸣的妈妈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E.小说标题看似朴实无华,其实平中见奇,制造了悬念,引人遐思,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
            • 3. 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1)请说出文段塑造老贝尔曼形象所用的具体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老贝尔曼的性格。
              (2)老贝尔曼画出的杰作是什么?作者没有实写相关的情节,有什么好处?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战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妁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力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盛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夫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揍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个铺里。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1)文章开头第一段,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以“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结尾,水到渠成而又让人深思,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多处描写达子香花的作用是什么?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文中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无可比之处?请加以探究。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①段中的“积雪”有双重含义,既指自然界的积雪,又指人性的冷漠。
              B.这篇文章表现了老哑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深切同情。
              C.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刻画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形象。
              D.作品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E.第⑦段中写到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有人接替了老哑巴的工作,表明作者已将老哑巴淡忘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
              “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和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 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的。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 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好。”妈妈说。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l.14公升)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善意的欺骗”的故事,“我”家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B.妈妈在生活上的勤俭深深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莱尔斯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爸爸也把烟戒了。
              C.事实上,“我”家在银行并没有存款,但妈妈的“谎话”让家人感到安慰,让家人在困境中总是对生活充满希望。
              D.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但布局却很精巧,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妈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也让读者知道了真相。
              E.文中多次写到了妈妈的笑,不同的笑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文章最后一段的微笑说明妈妈为鼓励全家渡过难关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2)纵观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情节和文章简要分析。
              (3)请赏析文中妈妈的形象(不超过50字)。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约会
              【美】沃尔特•海多克
                  还有十几分钟,确切地说是12分钟,他就要与琳达约会了。这是一个很久之前安排好的约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约会。10月的那个非常特别的日子的5点钟,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将高举酒杯,然后干杯。当然,他们并不在一起。
                  特里清楚地知道他该说什么。他已经排练那段小小的祝酒词一千次了。第一次是在一片漆黑的运兵车的车厢里,在漫天的星光下。第二次是当他懒洋洋地倚靠在温热的沙丘上,凝视那清澈高远的非洲的天空时。当他在埃特纳火山脚下青翠的西西里山谷中行军时,他也喃喃自语地背诵过。而现在,在这个小得出奇的意大利小村里,他与琳达约会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当他们连队抵达村子的时候,连队得到了解散的命令。士兵们扑向土路两边躺下,抽烟,在温暖的阳光里取暖。特里坐直了,一会儿看看他的腕表,一会儿看看土路对面那家小酒馆。将要说的话开始在脑子里回响:“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这个给我们婚姻的第一个美好的年份画上句号的时刻!为了未来更多幸福的岁月!为了你,琳达,我的漂亮、甜蜜、可爱的娇妻!”
                  远处隆隆的炮声猛地将他拽出愉快的幻境,那是炮兵在轰炸希特勒的后卫部队,为他们的前进开道。还有7分钟。他望着那家小酒馆,猜想琳达会在哪里饮下他们周年纪念的那杯酒。她会在很远的第四十八大街上的安德烈餐厅里吗?他们就是在那里定下的这个约会。
                  当他告诉她,他怀疑自己有可能暂时见不到她时,她没有哭,甚至没有愁容。她轻快、俏皮地笑了笑,用一根细长的手指敲打着她的鸡尾酒杯。
              “无论你将在哪里,无论我在哪里,特里,”她说,“我们约会。在我们的纪念日,就在我们婚礼的那一分钟,我们彼此干杯。”
                  后来,当他该说“再见”并回到兵营时,已经不是那么痛苦了。他们约定好了周年纪念约会,即使他们相隔数万里,也可以相聚片刻。
                  还有6分钟。救护车和卡车开始沿着土路颠簸前行,将伤员从前线的急救站运送回后方战地总医院……
              时间快到了。特里走到对面的店里,要了一杯葡萄酒,走到酒馆的前面。
                  步行的伤兵们现在来了。特里攥着酒杯,这时他看见一位少年正在缓慢地走着,一条胳膊搭在一位勤务兵的肩上,袖管上的下士臂章几乎被血渍遮盖住了,头上潦草地缠着绷带。特里看了一下他的手表。60秒。一分钟之内,他的双唇将会接触到那杯葡萄酒,在那一瞬,距离将不复存在。他和琳达将会在一起,互相说着他们想说的话。受伤的下士和勤务兵在小酒馆前面迟疑着停下了,就在几英尺外,那少年胳膊缓慢地从勤务兵的脖子上滑下来,无力地跌坐在尘土里。”
                  现在时间到了。特里举起酒杯,直到他可以嗅到葡萄酒的浓香。那段祝酒词的头几个词儿跳进了他的脑海里:“为了这个短暂的……”
                  下面的词儿在他的脑海里僵住了,因为他看见那个摔倒的少年盯着他看--那是双温柔的黑眼睛,带着一副安宁、期盼的神情。琳达正在等待着。他重新开始:“为了这个短暂的时刻……”
                 那少年用手背擦了擦嘴,用舌头舔了舔开裂干渴的嘴唇。他眼下是如此狼狈,但特里知道,他是那些打不垮的男子汉中的一位,是希特勒的“超人”逃窜得跟恶魔一样快的众多原因之一。特里感到酒杯在他的手中颤抖:“来一杯?”
                  地上的少年猛地伸出一只肮脏的手来。他抓紧了特里递给他的酒杯,一口气灌下了葡萄酒,紫红色的液体像股股小溪沿着他的嘴角和下巴流淌下来。他咳嗽了几下,然后咧开嘴笑了。“多谢。味道一流,老兄。”
              少年和勤务兵沿着路继续他们的征程。特里望着他们消失在山坡下。
              他没有看他的腕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已经错过了与琳达的约会……
                  将近三个星期之后,信来了。马上就要读到她关于那次约会的文字了,这真是太痛苦了。她会讲述那个时刻的情形,他却不在那里。
                  他走到无人的地方,然后慢慢地拆开信:“关于我们的约会,特里,亲爱的。那天我去了献血站,我以为我有很多时间。可是我的前面排了那么多人,当轮到我时,已经是5点差10分了。我正要跳起来跑出去买葡萄酒的时候,刚好有人喊我的名字。5点整的时候我正坐在献血桌旁。我没能履行我们的承诺,但是我一直在想着你。我是如此爱你,特里,亲爱的。你会原谅我吗?”
              (选自《读者》2013年第18期,原文有删改)(1)概述小说中的两条情节线索及其特点。
              (2)从全文来看,小说的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3)文中划线的内容有什么特点?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4)这篇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打动人心的“正能量”,请结合其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7.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鱼和水
              苏景义
                  盘石村的村主任这两天很愁。因为乡里说,县里有个姓胡的领导星期天要来钓鱼。
                  他当时就急了,说天太旱,塘里的水很少了,村里正怕塘干了,鱼死掉呢。
                  乡长说发动群众把各家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往塘里放,不管咋样,县里领导去的那天,你得弄得水满鱼儿跃。
                  村主任的脸当时就黑下来。山高加上几十年少见的大旱,几口机井里抽不出水,群众的生活用水全靠各家水窖、蓄水池里储备的雨水了。要群众把各家的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弄出来,不亚于要他们的命哩。
                  村主任坐在水塘边,一个劲地吸烟。
                  钓鱼是这几年才兴起来的,到盘石岭上钓鱼,始于前年公路修上山坡以后,说是山上风景好,和平原上钓鱼,不是一道味儿。
                  盘石村旁这坑不知起于什么年代了,坑里有鱼,却是源于山下那场大战。大战结束,八路军的大部队撤走了。在盘石村留下了十几个伤病员养伤,领头的胡连长,左胳臂被打断了,用绷带吊着。
              一天,山下来人,用桶挑来几十尾小鱼,说让伤员补身体。由于山高路远,鱼死了一半。鱼,胡连长他们一尾没吃。
                  死的,一人一尾送给了村里的老人;活的,就放进了村头的那个水坑里。胡连长又带领轻伤员搬石头、挖沟,把坑塘四周的水道都彻底疏通。后来下雨,很远地方的雨水都汇进了塘里。从那时,塘里水没干过,鱼也越繁殖越多。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胡连长自打走后没回来过,人们看到水和鱼,就想起了他们,就激动得流泪……这几天人们还说,得想想办法,不能让水干了,让鱼死了,这是胡连长给我们的……
                  乡长又几次派人来催问,村主任被逼没法,只好召开全体群众大会。但群众到齐了,他又感觉没法说,说出来群众肯定不愿意。他急得出了一头汗,嘴里念叨:“胡领导,胡领导,你要是胡连长就好了……”念到这里,脑子忽然一亮,心想咋恁巧,都姓胡,就这么说好了。他说,乡亲们,县里的胡领导要来咱们村钓鱼了,胡领导是胡连长的后代哩,咱们塘里的水太少,得往里把水续续……
                  一开始,村民们一听说“钓鱼”俩字都心烦。但听说是胡连长的后代来钓鱼了,就个个激动万分,包括一些年轻人,他们虽然没见过胡连长,但对他的故事,却能倒背如流。于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出动,桶提,盆端,抽水机抽,只两天,濒临干涸的坑塘就碧波荡漾了。
                  第三天上午9点,一长溜锃亮的小汽车爬上山坡,几十人簇拥着个黑胖子,来到坑塘边儿。然后散开,凝神垂钓。
                  村民们全都出来了,端着鸡蛋,提着茶。但却不许靠近,有个小娃靠得近了点儿,被一顿呵斥:“往后站!”小娃哭了,人们愣了。
                  天黑,当这些人拎着大兜小兜的鱼,钻进小汽车走时,钓兴未尽地说,下个星期天,还来钓。因为这地方风景太美了,空气太好了。
                  他们走后,村民们疑惑地围住村主任,都说,那黑胖子咋看也不像胡连长的后代,你村主任肯定是骗了我们!
                  村主任支支吾吾,开始还想隐瞒,但最后被逼不过,只好说了实话:“我对不起大家,我被逼没法,就骗了大家,他,他们,都不是胡连长的后代!”
                  村里的年轻人要打村主任,被老人们拦住。
                  人们就挑着桶出来,拼着命将那坑塘里的水,往自家水窖、蓄水池里挑。第三天,塘就见底了,可怜的鱼,在泥浆中艰难地摆动着尾巴。
                  村主任哭了
              (选自“小小说阅读网”)(1)作品为什么以“鱼和水”为题?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小说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盘石村坑塘里鱼的来源?
              (3)小说最后,村主任哭了,这一哭可谓百感交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村主任这一“哭”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本文略有删改)(1)小说中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请梳理小说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
              (3)小说中的唐先生和老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请对这种关系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9. 血债
              曹德权
                  ①西迈的爹是下午赶到学院的。这地方很大,高墙内到处都是高楼,院内道路纵横交错,绿树成行。西迈爹一下就傻了眼,打听了许多人,都说不出他儿子在哪座楼。人家问他儿子是哪个系哪个班的,他也说不出。瞎转悠了好半天,他才想起身上带着儿子的信壳儿,就赶忙找出来问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西迈上课的地点。
                  ②西迈想不到爹会赶到学校,望着满头大汗的爹就埋怨说:“你要来就先写封信来嘛,我也好去接您呀。”西迈爹说:“傻儿子,这你就不懂了,你去接我不耽误上课读书吗?”
                  ③西迈望着一脸认真的爹就笑了,他将爹引到自己的寝室安顿下来。西迈同寝室的同学们听说西迈爹来了,很高兴,就合伙凑钱,在馆子里为西迈爹接风。
                  ④买单时,一个领头的同学掏钱,西迈爹就说:“这哪儿成呢,咋会让你们摸荷包呢?你们都是读数的学生,爹妈哪有那么多钱拿给你们。这钱,大叔我出!”
                  ⑤同学们就说这不成,我们这里有规矩的,不管哪个同学的亲人来了,同寝室的同学都要为他接风。西迈也说:“爹,您就算了吧,您等会儿再出钱吧,饭钱他们出,等会儿我们去卡拉OK厅唱歌,您就出这个钱好了。”西迈爹听大家这么一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随同学们去了一家卡拉OK厅。
                  ⑥西迈爹是第一次进卡拉0K厅,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灯光很暗,茶桌儿很小,摆了茶具就没什么空处了。他生怕碰翻茶杯,也不敢去抽叶子烟,地上铺了红地毯,怕烟灰弹到地上给人家整脏了。室内有机器吹冷风,外边热得让人流汗,里边风飕飕的,确实很科学。更科学的是那台机子,像电影,有人娃儿和山山水水什么的,音乐一响,同学们对着话筒摇头扭腰一吼,就把好听的歌儿吼出来了!
                  ⑦西迈爹觉着吼得最好听的是儿子,唱的什么弯弯的月亮,嗓门儿挺清亮的,还吼了什么像香港人唱的歌,听不清那词儿,但声音很好听的
                  ⑧西迈爹觉着儿子出息了,考进大学脱了农家脑壳,连歌也唱得这么好,真是祖上积了德哟!西迈爹就由着儿子和同学们直吼得个脸红筋胀四季花儿红
                  ⑨这么着在OK厅里耍了两三个钟头,同学们都吼够了,西迈爹就摸出两张10元钞,对着冲茶的姑娘就喊:“喂,收茶钱!”
                  ⑩那姑娘就应声往台子里一晃,一会儿就来告诉他:“先生,你们这单346元。”
                  ⑪西迈爹立时脑壳就木了:“你说啥子来?300多块?有这么贵的茶吗?”
                  ⑫西迈脸一红,一下拉住爹:“爹,您别出洋相了,除了茶还要出歌钱的。”西迈爹一愣:“什么歌钱?你们出了这么大的力气给他们唱,还倒过来开钱?奇怪了!那些唱戏的,不都唱了收看戏的钱么?”
                  ⑬西迈和同学们就给西迈爹反复解释,最后西迈爹好像弄了个大半灵醒,把荷包里的钱全部摸出来。一点,还差十五块。西迈连忙摸出自己身上带的钱凑上交了。西迈爹不知是怎么走回儿子寝室的,这一夜,他一直大睁着眼没能睡着。
                  ⑭第二天上午,西迈爹离开学院走了,走时没告诉儿子。西迈下课回寝室,发现爹的行李没有了,他叹了口气,愣在那里。他发了一会儿呆,一下躺在床上,觉着枕头下不对劲儿,忙挪开枕头,发现下面放着厚厚-叠钞票,钞票里还夹着一张单子。
                  ⑮一张卖血单!
              (1)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
              (2)小说标题“血债”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3)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小说结尾颇有“欧•亨利式”结尾之妙,请简要分析。
              (5)本文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社会实际,加以探究。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叙事简洁,人物语言典雅风趣,但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面。
              B.文章多个段落以“西迈爹”开头,这些“西迈爹”的使用使一个兴冲冲而来,寒心而去的伟大父亲形象在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C.西迈爹说到怕耽误儿子上课学习,“西迈望着一脸认真的爹就笑了”,这笑是笑父亲的过于认真,同时表现西迈也为自己对待学习的松懒态度感到羞愧。
              D.西迈爹拿着20元钱来结账,嫌茶钱太贵,西迈觉得父亲不懂现代生活,在别人面前丢了他的脸,不由得脸红了。
              E.西迈爹贯穿小说始终,但他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只是以他为视角,强烈谴责当代大学教育的缺失。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一个两个的,说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门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且高声向隔在远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停止在墙上,刀上那润湿的白石灰便软软一大团落了下来。
                  “怎么的?”
                  站在他身边和他极其相好的伙友九尾蛇,便望他说。
                  “我在想……”陈老三回答。他的眼睛又很奸滑地看着九尾蛇,像嘲笑似的。
                  “想什么?我不知道呀!”
                  “我是想--”陈老三接着说,低声地。“想起扁头王--就是那个扁脑壳,鸭子的脑壳,--却料不到还希奇哩,今天那个白云山游方的老道士,不是说那个脑壳里面有一颗活珠子么?假使得了这颗活珠子,不是说,在人间会富贵,想什么就是什么,并且愿意修道,成神仙也行么?……我的心里就是盘算着这个。”
                  九尾蛇是一个富有而且惯于歪邪思想的人。“不要想,干脆你把它拿来就是了。”他坦然说,神色一点也不介意。
                  然而陈老三却惊诧起来,怀疑地瞧着他,迟了半响才断断续续地说:
                  “你要知道,那颗活珠子是在扁脑壳里面呀!”
                  他的极相好的这个伙友,于是就更亲切地偏过脸,向他笑,又把刷灰刀向墙上划了一个×.这两个人就挨着头,怕人知道,唧唧哝哝地小语了好久。
                  “喂,怎么不理人?”陈老二举手在扁头王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王大保侧过脸,便回答:
                  “没有瞧见。你怎么走到这条路,不回家去么?”
                  “我想喝一点高粱……咱们到三盛酒店喝两杯去,怎么样?”
                  “我不--”
                  “得啦!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弟兄,也没有老婆,什么累赘的人都没有,干干脆脆的,留下许多钱,干什么用呀!难道两只手能抓些东西进棺材去不成?”陈老三现着嘲笑的意思。
                  “那有钱!每餐的饭都很难!倘不是这一次得到长工做,怕早已饿死了吧。不过我不去喝酒却不是为了这意思……”
                  “好,我也不去喝了,同到你家里去坐坐吧。”
                  “这很好。”
                  于是两个人在仄小的路上,说些不相关的零碎的闲话,不久便望见了王大保的家。
                  那是一间非常古旧的近于半倾斜的矮小的木屋。屋的四周是广阔的平野,其中有稻田,菜园,池塘。……所以远看去,这个屋,也像是猪之类的牲畜爬伏着一般,辅修、倾斜和倒塌。但在王大保,他对于这屋子却有一种很深的情感,因为他的父亲是在这个屋里生下的,祖父也是,并且这屋子在他的曾祖父入世之前,就建筑得结结实实的了。他常常观察着全屋的每一部分,然而结果是使他忧愁,苦恼,恨到自己的无用,接着便自语一般的叹息了。
                  “一辈子做泥水匠,一辈子也莫想修好这屋子!”
                  “我倒有一介办法。”
                 于是很忧愁的王大保便兴奋起来。陈老三便进行他的计划。他装作非常亲切低声说,“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
                  “说吧。”
                  “这是完全替你没想的……”陈老三便接下说,“把你,扁头中的活珠子让我取下来,你这个老屋不就可以变成端,变成……了么?”眼睛像捕攫小麻雀的鹰一般,有力的瞪到王大保的脸。
                  “什么?你说的什么?”这个活珠子的主人却糊涂了。
                  接着,陈老三把以上的话又重说一遍,并且说到“变成端正”那几个字眼时,声音便提高去,特别的清楚和特别的响亮。
                  他颤颤地说,“破开脑壳,我不是就得死么?”
                  “那自然,”他的伙友却坦然的回答。
                  “不过要活的珠子,据老道士说,不这样就不成了。”
                  王大保现出难色。
                  到最后,他究竟是这样的对他的伙友说:
                  “破开脑壳,不就是要我的命么?那不成!不成!
                  奸滑和阴险的陈老三,看情形,已知道再诱惑也是无用的,便嘻嘻的笑了起来,又装作非常亲切的模样。
                  “不用生气,我是说着玩的,谁会这样傻,想去破脑壳……”
                  他说着,一面就走出老屋去。
                  第二天,早上的阳光很温和地照在竹篱笆矮矮的小门上面,在这时,那一伙继续着他们工作的泥水匠,又照样是一个两个的,陆续走到那家未竣工的新盖的屋子去。在他们走拢来,集聚到成为体息场的那天井里的时候,才从彼此的谈笑中,大家知道了肩头王大保在昨夜里给人破开脑壳了,血渍狼藉地死在那长满着霉苔的黑的土地上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描写陈老三在涂抹墙壁时突然想起了什么故事似的“突然刷灰刀停止在墙上”,这一细节描写引出了人物扁头王大保。
              B.小说中九尾蛇为取悦陈老三得到“活珠子”说“干脆你把活珠子拿来就是了”,他坦然的神色让奸猾的陈老三也感到震惊和恐惧。
              C.小说写九尾蛇在墙上面“X”,暗示陈老三将扁头王王大保杀死取“活珠子”,为拮据王大保被人开脑壳买下了伏笔。
              D.小说中王大保住着祖上留下的腐朽、倾斜、倒塌的木屋却不甘心,一心想着修缮,让它“变成端正”,表现了他的白不量力。
              E.“活珠子”是陈老三和王大保之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王大保因“活珠子”丢命,陈老三因“活珠子”谋财害命,作者给予了二人深刻的同情。
              (2)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王大保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主人公是陈老三,但也有人认为是王大保。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