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是各地的歌谣,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因此,它是诗经当中的精华部分。
              B.《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与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D.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楚辞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 2.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明威(1899--1961 年),美国小说家,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
              B.唐代以前出现的诗歌一般叫古体诗;唐代出现的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叫近体诗。《琵琶行》中的“行”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字数、句数等的限制都不太严格。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指古代贵族子弟所学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项技能,而“经”“传”则分别指圣人编著的书和解释经书的著作,如《论语》《左传》。
              D.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己称名,对人称字,有时用特定称谓来表示对己的谦称,如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用“仆”“不肖”“鄙人”等,国君以“寡人”来谦称自己。
            •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中的《楚辞》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
              B.“汉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C.司马迁写《史记》,不单是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为了“成一家之言”。
              D.词分小令、中调和长调,这是依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 4.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的作品编辑而成。
              B.《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C.《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D.“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标题。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西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C.元杂剧一般是四折,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窦娥冤》中窦娥这一角色称为“正旦”。
              D.柳永是以描写乡村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其所写的《雨霖铃》是一首慢词。
            • 6.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意为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 7.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长政治抒情诗,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

              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刘向。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人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王维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孟浩然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 9.

              我校上周举行了教师古诗文比赛,“修吾至善”国学社几位同学各想了一句诗,请您帮忙连缀成语序合理的一首诗,正确顺序为( )

              a珠玉歌赋会群英  

              b转入欢乐报告厅

              c明媚春光何处觅  

              d雨洒清明樱花落

              A.acbd 
              B.bcda 
              C.dcba 
              D.dacb
            • 10.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代文学家。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崇祯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有《七录斋集》。
              B.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文集《指南录》写的序文。文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C.《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D.《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一篇杂文,收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此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