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诗句,不属于田园诗的一项是(  )
              A.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D.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 2. 阅读元曲【双调】蟾宫曲,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卦阵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事迹,最后概述作结,全篇有总有分,首尾呼应
              B.作者用“酾酒”“横槊”的细节表现了曹操的意气风发
              C.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D.作者通过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 3. 阅读李清照词《如梦令》,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这首词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系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B.“浓睡不消残酒”是叙事,表面是说早晨起来酒意未消,实际是说愁情太深,借酒浇愁依然还是愁
              C.“绿肥红瘦”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
              D.这首词借助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4. 下面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空头支票”喻指林肯签署的黑奴解放宣言,它没有得到兑现,对黑人来讲无实际意义。
              B.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交响曲”是大型管弦乐套曲,多重乐声合奏,比喻作者梦想有那么一天,白人和黑人能像兄弟般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C.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停止思想了”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且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D.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答复。
                “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对敌人的诽谤和诬蔑毫不在意,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 5. 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内容和效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把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撒向叶子和花时的动感。
              B.“泻”与流水照应,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满荷塘的情景。
              C.“静静地泻”,有声,有形,产生了寓动于静的表达效果。
              D.“月光如流水一般”突出了月光朦胧而酣畅的特点。
            • 6.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一句为何不用“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停止思想”比“停止呼吸”的说法新颖,给人印象深刻。
              B.为了突出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因为这句话的主语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D.运用讳饰的手法,反映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 7. 文章中常会以一两个关键字,做为凸显该段或该篇文章主旨的枢纽。阅读下文,其中的关键字是
              [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A.山、海
              B.神、圣
              C.积、成
              D.不、无
            • 8.   对“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克思致力于革命工作,无暇顾及敌人的诽谤、诅咒。
              B.对马克思的攻击虽然很多,却十分无力。
              C.表现了马克思坦荡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D.表现了马克思惊人的胆略。
            • 9. 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了这次暴行是空前的。)
              B.“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用“煤的形成”作比喻,说明请愿不属于革命斗争的范畴,为此而牺牲没有意义,表明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把“我”失去战友的苦痛,把对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深深体味公之于世,以揭露反动派,控诉社会的黑暗。)
              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直接面对反对派统治下的血腥屠杀,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 10.

              下列对所给句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当时”一词,用词精当,准确说明达尔文当时对于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的了解研究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这体现了达尔文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B.“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的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神”指大自然。这句话既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的礼赞,也是哲学的沉思、主题的升华。
              C.“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莺莺这种轻视功名、珍重爱情的明智言行,生动的昭示出她性格的重大发展。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已使”“尤使”在感情上呈现递进关系,把愤怒的感情推向顶点。“惨象”和“流言”对举,“目不忍视”和“耳不忍闻”并提,概括尽反动势力的残暴和死难青年的惨状,倾泻了作者的满腔愤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