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安禄山初为张韩公帐下走使之吏,韩常令禄山洗足。韩公脚下有黑点子禄山因洗脚而窃窥之韩公顾笑曰黑子吾贵相也独汝窥之亦能有之乎禄山曰某贱人也不幸两足皆有比将军者黑而加大竟不知是何祥也韩公奇而观之,益亲厚之,约为义儿而加荐宠焉。
              --(唐)郑綮《开天传信记》
              【注释】①张韩公,张仁愿,因被封为韩国公,世称张韩公。
            • 2. 用“/”为下面文言文断句。
                  学 者 有 四 失 教 者 必 知 之 人 之 学 也 或 失 则 多 或 失 则 寡或 失 则 易 或 失 则 止 此 四 者 心 之 莫 同 也 知 其 心 然 后 能 救 其 失 也 教 也 者 长 善 而 救 其 失 者 也(《学记》)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嵘岩,披蒙茸,踞虎豹,登鱿龙,攀栖鹃之
              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搞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蝙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隐嘻!我知之矣.
              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妒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妒/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妒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妒/顾安所得酒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今者
              暮                            薄:靠近
              C.攀栖鹊之
              巢                        危:危险
              D.
              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畴昔:以前
              (3)下列对本文与《前赤壁赋》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赤壁赋中,时节推移,江山易貌,主人公的情绪始终是欢乐自适.
              B.《后赤壁赋》写的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
              C.《前赤壁赋》写的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衣带飘飘的迷人秋夜.
              D.这两篇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它描写江山胜景,字字如画.而同一风月,随着节序的推移和心情的变化,又呈现出不同境界.它把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写得理意透辟.
              (4)把文中的句子以及课本上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
              ①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 4.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惠子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曰:“有 国 于 蜗 之 左 角 者 曰 触 氏有 国 于 蜗 之 右 角 者 曰 蛮 氏 时 相 与 争 地 而 战 伏 尸 数 万 逐 北 旬 有 五 日 而 后 反.” 
                                                                                (选自《庄子•杂篇》
            • 5. 请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从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苏轼文集》卷六十六。
            • 6.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 7.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倚 才 高 而 玩 世 背 后 须 防 射 影 之 虫 饰 厚 貌 以 欺 人 面 前 恐 有 照 亡 胆 之 镜 怪 小 人 之 颠 倒 豪 杰 不 知 惯 颠 倒 方 为 小 人 惜 吾 辈 之 受 世 折 磨,不 知 惟 折 磨 乃 见 吾 辈
              --《幽窗小记》
            • 8.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 能 诵 习 其 词 问 先 生 以 所 颂 十 一 人 者 何 人 也 先生 曰 童 子 何 用 知 之 轼 曰 此 天 人 也 耶 则 不 敢 知 若 亦 人 耳 何 为 其 不 可 先 生 奇 轼 言 尽 以 告 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取材于《范文正公集》)
            • 9.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陶(侃)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 10.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 子 所 贵 乎 道 者 三 动 容貌 斯 远 暴 慢 矣 正 颜 色 斯 近 信 矣 出 辞 气 斯 远 鄙 倍 矣
              (《论语•泰伯篇第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