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B.《呐喊》与《彷徨》是鲁迅的两部短篇小说集。《祝福》选自《鲁迅全集》。
              C.欧·亨利式结尾是英国的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创作的一种小说结尾方式,小说结尾主人公的命运常常既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同属唐宋八大家。
            • 2.

              下列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相关人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①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②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③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④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A.王昭君—李白—陆游—鲁迅              
              B.屈原—李白—辛弃疾—郭沫若

              C.屈原—李贺—辛弃疾—鲁迅              
              D.王昭君—李贺—陆游一郭沫若
            • 3.

              17、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等七人为友,被称为“建安七子”。

              B.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C.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得名。

              D.古体诗也叫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李白尤爱用古风抒发豪放之情。
            • 4.

              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②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

              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 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

              A.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B.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C.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D.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如《伐檀》、《氓》等。
              B.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总标题为《人间喜剧》,反映了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C.清代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充满浪漫主义精神,通过将花妖狐魅人格化、社会化,表达作者的爱憎和理想。
              D.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 6.
              下列选项中文学文化常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词又称“乐府”“曲子词”,又因句子长短不一,被称为“长短句”。词主要有豪放词与婉约词两种,柳永的《雨霖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B.《后汉书》是范晔撰写的编年体史书,它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这四史都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着很大影响。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估计秦王会变卦,因而请求秦王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于廷,才敢献上和氏璧。在朝堂上设“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张衡传》中,张衡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应荐。孝廉是始于春秋时期的一种选才制度。到汉朝时趋于成熟。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 7.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竞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簪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23回)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章回中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元代改为杂剧《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

              B.《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说宝玉“愚顽怕渎文章”,此文却写了宝玉读<<西厢记》,“怕读”的是四书五经,一“怕”一“爱”体现了宝玉天生爱自由的性格。

              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宝玉惜花,将花瓣抖落池内,随流水而去;黛玉惜花,以土掩埋,不让被外面的污水糟蹋。两人做法不同,体现的是两人观点分歧和性格差异。

              E.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 8.

              下列文化知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话色彩只是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B.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D.文学体裁可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记叙文五种形式,而描写是小说、散文和记叙文所不可或缺的共同表达方式。
            • 9.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名家并称,如“韩柳”即韩愈、柳宗元,均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李杜”即李白、杜甫;“班马”即班固、司马迁。
              B.“说”是古文中一种阐述事理的文体。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爱莲说》、《马说》、《少年中国说》、《师说》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C.秦时称说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与今天所说的山东地域大致相同。
              D.“晋侯、秦伯围郑”中,“侯”与“伯”都指周朝诸侯的爵位,爵位共分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 10.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三国演义》中,曹操传檄天下共讨董卓,各镇诸侯纷纷起兵响应;北上的孙坚在偶得

              传国玉玺后,背约引兵回江东,归途遭到袁绍的截杀。

              B.《三国演义》常会为重大事件的发生安排一些预兆,如董卓被诛杀当天听到了“十日卜,

              不得生”的童谣。

              C.《红楼梦》前五回是序幕,对全书有着纲领性的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线索以及贾府

              的人物,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都做了或明或暗的概括。

              D.《红楼梦》四十八回里黛玉教香菱作诗,认为第一要紧的是打好底子:先读王维五言诗,

              再读杜甫和李白的七言诗。

              E.《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呆香茭情解石榴裙”,石榴裙是薛宝琴送的;最早提到将黛玉许给宝玉的是凤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