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36年,文学大师鲁迅在病重之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却成了个无线电专家。谦逊温和的周海婴,一生过得实实在在,低调平稳,逝世以后得到了好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公交车上的对话

              “孩子新房刚买下来?咋装修啊?”

              “简简单单吧,手里凑了几万块钱……”

              “什么?几万块钱就打发傻小子啊?装修二三十万都是打底儿……”

              “不行啊,一套房把我们老俩口的骨髓油都榨出来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嘿!你看老李,欧式的,还有老张,家具都是港产的。人活的不就是一张脸么?你不蒸(争)馒头也得蒸(争)口气呀……”

              (2014年,《小康》开展的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中,2000位参与者众口一辞:累,累,累!)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3月11日,最新的《福布斯》富人榜出炉,墨西哥的电信大鳄卡洛斯?斯利姆成为世界新首富。《福布斯》杂志说:盖茨和巴菲特在富翁榜上的位次降低和他们不断捐款有关,他俩非常慈善,捐出数以十亿计的美元。而刚成为首富的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也捐过几次钱,但数额难以与盖茨和巴菲特相比。有人不客气地评论:斯利姆做的一点善事只是摆摆样子而已,他把电信价格降一些,比做什么善事都管用。但是斯利姆则这样解释他的慈善观:“商人行善表现在通过投资创造更多财富和工作岗位上,而非装扮圣诞老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

              3.中心必须来源于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4.不少于800字。

               

            • 5.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上午,父亲约我到林中散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6.

              在拉丁美洲马提尼克岛的斐尔坝拉人有一个习俗——从不弯腰。他们从不弯腰的习惯是由历史上受到过异族欺凌而来的。在1635年,马提尼克岛被法军占领,斐尔坝拉人沦为殖民地的奴隶。法军经常侮辱他们,把他们当牲口骑。有一次,一个叫耐特森的头人,在被一个法国侵略者骑时,猛地跳起来将骑他的法国侵略者摔出老远,并说:“我们斐尔坝拉人要永远站着,不弯腰!”法国侵略者将金钱和食物扔在地上,让他去拾,而耐特森看也不看,直挺挺地站着。

              从此,这个民族的人就学着头人耐特森,养成了不弯腰的习俗。

              请认真阅读材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7.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美国调查:继承15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小孩,二成放弃工作,多数一事无成;他们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甚至失去奋斗目标。美国消费者联盟调查,2003年有31%的大学生有超过3000美元的信用卡债,比2000年增加了67%。破产族中,超过七成来自于中产或者更高收入家庭。所以有钱人开始捐钱,不留遗产。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遗产”的角度,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②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8.

              阅读下列材科,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龟兔赛跑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人们经常嘲笑那只‘打盹”的兔子,而赞赏那只“打拼”的乌龟。因为那只乌龟为了荣誉和尊严而不停地拼命奔跑.对很多人来说,只有不停的“打拼”,才能换来闪亮的人生。

              材料二:李开复是个“工作狂”,他曾天真的和别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件”...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的一个标签.今年9月.他被查出患上琳巴癌,患病之后他说:“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其实,适当的“打吨”可以让我们理性审视当下的迭择,可以让我们积蓄前行的力量。只是,这个“盹”,不要打得太久.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生活验与感受,以“打盹与打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

               

            • 10.

              作文。(60分)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寓言,直到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对这一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注意卷面的整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