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 也    疾:快,强     
              B.木直 绳    中:中间

              C.心一也        用:因为     
              D.非能 也     水:游水
            • 2.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表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 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夜 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C.越国以 远                    鄙:远地
              D.秦以利晋                    阙:侵损
            • 3.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大王亦幸赦臣

              D.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4.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括四海                 连衡而斗诸侯              吾从而 之               

              B.至尊而制六合           天下 集响应                于其身也,则 师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天下非 弱也                故 益圣,愚益愚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无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子孙 帝王万世之业业   
            • 5.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 邻         增加            则思谦 以自牧     谦虚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敬畏      相如虽           愚笨、拙劣

              B.之二策               衡量            宏兹九德           宏扬

              秦以利晋             侵损             其西封           延伸、扩张

              C.则思谦冲以自          约束            请 盆缶秦王       弹奏

              代下职               管理            失其所           结交、亲附

              D.虽 之以严刑           督责            强秦之欢         触犯

              越国以远             把……当作边邑  相如广成传       安置

            • 6.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臣 前,乃敢奉令        杀人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B.赵王乃复强 使将兵       沛公 如厕,因招樊哙出

              C.出战, 不利,失亡多       吕师孟叔侄为逆

              D.赵使人 捕得李牧       夫人之力不及此


            • 7.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 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B.伏尸百万,流血漂           橹:使船前进的工具。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从    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玩之(亲近)赂秦耶(一概)
              B.教吾子与汝子其成(希望)垂头而(睡觉)
              C.而幼孩(养育)就醉(萎摩不振)
              D.则而行(缓缓行走的样子)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危险)
            • 9.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 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 “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精兵击越                 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 之                  遗: 赠送
              C.乃 大夫种于吴王               见: 接见
              D.振贫 死,与百姓同其劳      吊: 慰问
            • 10.

              遁石先生传

              翁姓王氏,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遺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輻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通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成师资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先生愧 之     谢:道歉

              B.令大 之         衔:接受

              C.有怨 之心       望:怨恨

              D.俨 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