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把剑的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E.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 2.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①。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 3.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金诗是闺怨诗,刘诗是宫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粗俗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 “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第二句化用“金屋藏娇”的典故,只用七个字就写尽了诗人作为深宫失宠之人的凄苦、悲凉的处境,是全诗的中心句。
              E.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 4.

              睡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东风”指春风,写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而低垂下翅膀入睡,生动形象地表现燕子在春光中衔泥筑巢的忙碌与辛劳。
              B.颔联写燕子梦境的迷离,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的手法,化用了金屋、梦蝶等典故,生动的展现燕子梦境的传奇。
              C.颈联中“梦入乌衣路转迷”化用汉殿、乌衣巷等典故,托物言志,凸显了睡燕的熟睡的神态,寄托了兴亡之叹。
              D.尾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静美的画面:夕阳西下,小巷深深,卷帘人惊醒了燕子的美梦,场景亦真亦幻,耐人寻味。
              E.本诗为七言律诗,第二、四、六、八句押相同韵,颔联和颈联均对仗工整,细致入微地刻画睡燕梦境的整个过程。
            • 5.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属于古体诗,通常是四联八句,颔颈两联各自对仗。本诗的颔颈两联对仗工稳精妙,可为典范。
              B.首联点明了相送的时间和地点。“烟波”给送行披上凄迷色彩,“孤雁”则更添一层惆怅。“阻”似指视线受阻,又似指行舟受阻,含义丰富,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C.颔联写朝廷全师出征,诸将会集南河,暗示“北虏”强大。由于这些消息来自传闻,所以说“闻道”“更言”,以含糊的语气说出。
              D.颈联是虚写,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边心”句写孔到彼处后将无同乡伴侣的处境,“塞草”句运用反村手法写出边地的荒寒寂寥。
              E.尾联赞扬了“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并相信孔巢父凭借自身的才华,会顺利建立功名。这一联一扫上文哀怨低沉的基调,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6.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  ②蛮榼:酒器。   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 
              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 7.

              江梅引  

              姜夔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释】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累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 8.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通感手法的两项是
              A.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E.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9.

              半  局  

              张晓风

              大家都叫他杜公——①虽然那时候他才三十几岁。

              他和我有十几年之久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一间办公室里——但是我不喜欢说他是“同事”。说他是朋友吗?我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他这人毛病甚多,带棱带刺,在办公室里对他敬而远之的人不少,就连我自己,跟他也不是没有斗过嘴,使过气,但我惊奇我真的一直尊敬他,喜欢他。

              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中文系里做助教,他是讲师,三系合用一个办公室,成天人来人往的,他每次从单身宿舍跑来,进了门就嚷:“我来‘言不及义’啦!”

              他的喉咙似乎曾因开刀受伤,非常沙哑,猛听起来简直有点凶恶,细听之下才发觉句句珠玑,令人绝倒。后来我读到唐太宗论魏征(那个凶凶的、逼人的魏征),却说其人“妩媚”,几乎跳起来,这字形容杜公太好了。——虽然杜公粗眉毛,瞪凸眼,嘎嗓子,而且还不时骂人。

              他住的屋子极小,大约是四个半榻榻米,宿舍人又杂,他种了许多盆盆罐罐的昙花,不时邀我们欣赏,夏天招待桂花绿豆汤、桃李,冬天是腊八粥或猪腿肉红煨干鱿鱼加粉丝。我一直以为他对昙花深感兴趣,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他只是想用那些多刺的盆盆罐罐围满走廊,好让闲杂人等不能在他窗外聊天——穷教员要为自己创造读书环境真难。

              “这房子倒可以叫‘不畏斋’了!”他自嘲道,“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其亦不足畏也——孔夫子说的。”

              他那一年已过了四十岁了。

              杜公能写字,也能做诗,他随写随掷,不自珍惜,却喜欢以米芾自居。

              “米南宫哪,简直是米南宫哪!”

              杜公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人或事他非爆出来不可。有一次他极讨厌的一个人调到别处去了,后来得意洋洋地穿了新机关的制服回来,他不露声色的说:“这是制服吗?”

              “是啊!”那人愈加得意。

              “这是制帽?”

              “是啊!”

              “这是制鞋?”

              “是啊!”

              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始终没有悟过来制鞋、制帽是指丧服的意思。

              杜公谈起恋爱,差不多变了一个人,风趣、狡黠、热情洋溢。

              他要我带一张英文小纸条回去给那女孩,上面这样写:“请你来看一张全世界最美丽的图画,会让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

              小宝(我们都这样叫她)和我想不通他哪里弄来一张这种图画,及至跑去一看,原来是他为小宝加洗的照片。

              他又去买些粗铁丝,用槌子把它锤成烤叉,带我们去内双溪烤肉。也不知他哪里学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本领,问他,他也只神秘地学着孔子的口吻说:“吾多能鄙事。”

              从一切的理由看,跟杜公结婚是不合理性的——②好在爱情不讲究理性,所以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他的女儿取名“杜可名”,出于“老子”,真是取得好。

              后来就听说他病了,医生已放弃开刀,杜公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立刻什么都明白了,倒是小宝,他一直不让她知道。我和另外两个女同事去看他,我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看他了。

              对于那些英年早逝弃我而去的朋友,我的情绪与其说是悲哀,不如说是愤怒!

              正好像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做游戏,大家才刚弄清楚游戏规则,才刚明白游戏的好玩之处,并且刚找好自己的那一伙,其中一人却不声不响地半局而退了,你一时怎能不愕然得手足无措,甚至觉得被什么人骗了一场似的愤怒!

              满场的孩子仍在游戏,属于你的游伴却不见了!

              他于八月十四日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孤女九岁,他在病榻上自拟的挽联是这样的:

              “天道还好,国族必有前途,惟劫难方殷,先死亦佳,勉无深恶大罪,可以笑谢兹世;

              “人间多苦,事功早摒奢望,已庸碌一生,幸存何益,忍抛孤嫠弱息,未免愧对私心。”

              但写得尤好的则是代女儿挽父的白话联:

              “爸爸说要陪我直到结婚生了娃娃,而今怎教我立刻无处追寻,你怎舍得这个女儿;

              “女儿只有把对您那份孝敬都给妈妈,以后希望你梦中常来看顾,我好多喊几声爸爸。”

              读来五内翻涌。

              也许因为没有参加他的葬礼,感觉上我几乎一直欺骗自己他还活着,尤其每有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我总想起他来,他那人读文章严苛万分,轻易不下一字褒语,能被他击节赞美一句,是令人快乐得要晕倒的事。

              每想起一次,就怅然久之,有时我自己也惊讶,他活着的时候,我们一年也不见几面,何以他死了我会如此怅然若失呢?我想起有一次看到一副对联,似乎是江兆申先生写的:

              相见亦无事,

              不来常思君。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语意的跳跃、转换。

              B.文章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方法表现杜公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C.作者和杜公明明是相知相重、生死不舍的朋友,开篇却说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是因为杜公脾气偏执、带棱带刺,毛病甚多。

              D.作者没有参加杜公的葬礼,是因为不愿面对杜公去世的事实,为了欺骗自己他还活着。

              E.文章结尾处引用的对联意味深长,意在表明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平时是否亲密,而在于心灵的契合相通。
            • 10.
              (多选题)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两项的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雍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E.“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