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 2. 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理解的一项是(  )
              A.《<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
              B.《老王》是杨绛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车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王这类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尊重和爱。
              C.以小见大,就近取譬,来生动地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是鲁迅杂文突出的写作特点之一。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巧妙地用继承一座大宅子来作比喻,通过论述对这所大宅子的态度来阐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
              D.刘亮程的《寒风吹彻》一文反复在双重含义上使用“雪”、“冬天”和“寒冷”这些词语,既是对真实情境的描绘,也是对孤单脆弱生命的沉思,还蕴含着珍爱生命、走出人生冬天的美好愿望。
            • 3. 学校举办对联展览,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四副对联,对联与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②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③世事洞明皆儿女情事,人情练达即释道真理。
              ④功名事业清流山,道德文章丰乐亭。
              A.①老舍②李白③曹雪芹④韩愈
              B.①鲁迅②李白③曹雪芹④欧阳修
              C.①鲁迅②柳永③庄子④欧阳修
              D.①老舍②柳永③庄子④韩愈
            • 4.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才有《诗经》一说,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这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是战国时楚国人屈平的作品,其中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由西汉刘向辑录。
              D.《赤壁赋》中,苏轼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一人生磨难,被贬到黄州后,他面对着黄州的景色抒发感慨,以“望美人今天一方”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与李清照共为婉约派代表。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 6. 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个省。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丙说:“A是山东,E是吉林”;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戌说:“B是甘肃,C是陕西”。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
              请你推断A、B、C、D、E分别是哪个省?
              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E是______;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结构一般是四折一个楔子,每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一个主角演唱到底。如《窦娥冤》第三折,“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滚绣球是曲牌名,这折戏由女主角窦娥一唱到底。
              B.词有很多别名,如“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等等;每一首词都有它特定的调名,这个调名通称“词牌”,如“沁园春”,“念奴娇”“声声慢”等。
              C.《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全书共130篇,五大部分,书8篇,表1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其中最有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是人物列传。
              D.莎土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菜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 8. 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关汉卿《窦娥冤》)
              (跖是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抽,因起义前有过偷盗行为,故被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贫而好学,被推崇为贤人的典范。盗跖、颜渊在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吴钩是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泛指宝刀,汉代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对吴钩曾有记载,古人常借“吴钩”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李贺诗中有“男儿何不带吴钩”句。)
              C.“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
              (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设在京城的全国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D.“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范晔《张衡传》)
              (孝廉是汉代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 9.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
              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萧统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白居易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陈子昂
            • 10.
              根据名著内容回答。
              (1)《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 ______ 五关斩将, ______ 七步成章。
              (2)《雷雨》中的人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挣扎。周萍抓住 ______ 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 ______ 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
              (3)《欧也妮•葛朗台》:“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句话是谁说的?体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