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名 ______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大诗人,开创“骚体”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 ______ 》《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 ______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 ______ 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 ______ ”。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______ !凭谁问: ______ , 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______ , 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 3.

              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 4.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政治倾向是拥刘反曹的
              B.《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所以不能当作历史来读
              C.鲁迅先生称赞《三国演义》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农民起义由兴起到发展、失败的全过程
            • 5.
              下列对课文《离骚》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善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B.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
              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D.诗人忧国忧民,但其政治理想遭受打击后,下定决心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不再有所作为。
            • 6.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概括了陈涉起义的结果
              C.本文全篇分析了秦灭亡的种种原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D.文章最后一段得出的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 7.
              桃花颜色鲜艳美丽,因此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有这种寓意的一项(  )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深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唐•韩偓《新秋》)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丹摇衍镜中酣。(唐•张说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唐•罗虬《红儿诗》)
              D.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唐•施肩吾《佳人览镜》)
            • 8.
              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思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大雁: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象征着游子漂泊不定
              D.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捣衣:羁旅愁思的情愫
            • 9.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所用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楼般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10.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