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启睿,字圣思,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也。少负才任气,喜为侠烈之行。尤嗜击剑,卧起常佩之。既补诸生,累试于布政司,不售。时对酒当歌,辄叹日:“天生徐公,胡乃老之草间!”则拔剑起舞,谩骂座上贵人,以剑拟之。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然每规人之过,辄苦口泣下,其方正又如此。
                  既久郁郁,一日,忽埋故剑,椎酒床,裂琴衣,削发,师事径山浮屠雪峤。踰年,南都再陷,则破关出,掘故所埋剑,夹以双斧,趋钱督师营。
                  督师故与启睿同社,亟引见于监国。因问所需何官方得称乎。对日:“臣请以布衣居肃乐幕,入参惟幄,出悍军旅,不必官也。”监国奇之,授以锦衣卫指挥,不拜,自称“白衣参军”。时江上诸营首鼠,互相观望,则骂曰:.“今日焚舟前进,或可一逞;逍遥坐老,以自困乎?”
                 一日,晨起佩剑。集其麾下百夫,屠牛飨之,谕以大义。百夫亦唯唯而泣。径自东岸渡江,直薄西岸。大兵以为游骑,不以为意,亦遣裨将御之。则奋剑直前,掩杀过半。城上乃亟出锐师为继,且戒曰:“观其帅甚奇,必生致之。”于是大兵蜂涌而至,长围四合,且战且拥。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百夫见启睿之死,亦无降者。
                  启睿之出也,督师力止之,曰:“ 军行必无复继,徒入虎口,无益也。”至是督师以诗哭之四:“呜呼!果见其出而不见入也!”
                  初,启睿闻辽沈日蹙,两河内溃,叹息以为国必亡,则自雕一私印曰“复明”。至是竟死。  
                (《鲒琦亭全集•卷八》)
              ①兵:此处指清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试于布政司,不售 累:多次。
              B.出军旅 悍:通“捍”,抵御。
              C.监国之,授咀锦衣卫指挥 奇:奇异。
              D.集其麾下百夫,屠牛 飨:犒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B.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C.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D.而启謇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徐启睿任侠方正。徐启睿与人喝酒的时候拔出宝剑起舞,谩骂在座的贵人,拿剑指着他们,规劝他们的过错,苦口婆心至于流泪。
              B.徐启睿特立独行。徐启睿郁闷不乐,竟然把宝剑埋在地下,砸坏了酒床,撕毁了装琴的套子,剃光了头发,拜径山的和尚雪峤为师。
              C.徐启睿不事功名。督师向监国引荐徐启睿,他表示无需名位,监国授予他锦衣卫指挥的职任,他也没有接受,自称白农参军。
              D.徐启睿奋勇杀敌。徐启睿率领自己的部下,晓以大义,直接从东岸渡江,逼近西岸。挥剑直接上前,乘人不备进攻杀死过半敌军。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
              ②军行必无复继,徒入虎口,无益也。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为中书侍郎。秦王坚行至,以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以王猛代之。
                  猛日亲幸,宗亲勋旧多之,姑臧侯樊世,本氐豪,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八月,以猛为中书令,京兆尹。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为百姓患。猛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丞相猛至长安,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复总督戎机,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上,秦王坚不许。
                  猛为相,刚明清肃,善恶著白,劝农桑,练习军旅。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
                  建元十一年六月,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宗庙。猛疾少瘳,上疏曰:“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 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 “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
              (选自《三国志》、《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宗亲勋旧多 疾:憎恶
              B.善恶著白,劝农桑 课:征税
              C.猛日亲幸 用事:当权
              D.葬之如汉霍光       故事:旧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猛白坚 作《师说》贻之
              B.与猛争论坚前 冰,水为之而寒
              C.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 客有吹洞箫
              D.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尚书:文中指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
              B.领:文中指兼职,与官员任职相关。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辟”“致仕”“乞骸骨”等。
              C.社稷:本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用“社稷”来借指国家。
              D.下车: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源于《礼
              记》.今有成语“下车伊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
              ②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5)王猛病中给秦王苻坚进献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震,新野人。袭榆林卫指挥使。嘉靖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协守宁夏兴武营。寻充延绥游击将军。 廉勇,好读兵书,善训士,力挽强命中,数先登。寻延绥副总兵,与总兵官王效却敌镇远关,进都督佥事。
                   吉囊、俺答犯延绥,震败之黄甫川。寻犯响水、波罗,参将任杰大败之。吉囊复以十万骑入寇,震大破之乾沟,获首功百余。先后被奖赉。已,增俸一等。乾沟凡三十里,当敌冲。震浚使深广,筑土墙其上,寇不复轻犯。
                   十四年,进都督同知,充陕西总兵官。寻论黄甫川功,进右都督。明年移镇大同。大同乱兵连杀巡抚张文锦、总兵官李瑾。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镇兵素惮震,由是帖服。寇入犯,震破之牛心山,斩级百余。寇愤,驻近边伺隙。时车驾祀山陵,震伏将士于诸路。寇果入,大破之宣宁湾,又破之红崖儿,斩获甚众。进左都督,一子百户。震父栋,前阵亡。震辞荫子,乞父祭葬,帝嘉而许之。毛伯温督师,与震修镇边诸堡,不数月工成。卒,太子太保,赐其家银币,加赠太保,武壮。
                  震有机略,号令明审。前后百十战,未尝少挫。时率健儿出塞劫敌营,或议其启衅。震曰:“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今数深入,乃不思一挫之耶?”震殁,健儿无所归。守臣以闻,编之伍,边将犹颇得其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B.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C.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D.继瑾者鲁纲威不振/兵益骄文武大吏/不敢要束/廷议/以为忧/移震往/震素畜健儿/五百人至/则下令军中/申约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擢,在古代有选拔或提拔的意思,文中“寻擢延缓副总兵”中的“擢”就是这个意思。
              B.荫,也叫“荫庇”,过去常指子孙后代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皇帝的封赏。
              C.赠,有赠送、给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等意思,文中的“赠”是“赠送”的意思。
              D.谥,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就是后人用一两个字对已逝之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有褒有贬,算是盖棺定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梁震战果非凡,得到奖赏。在吉囊率领十万威力巨大的骑兵进犯的情况下,梁震在乾沟大破敌军,斩获敌人首级一百多颗,因此得到奖赏,后来又加俸一等。
              B.梁震防范敌人,足智多谋。乾沟一共三十里,是最先受到敌人攻击的交通要冲。梁震疏通其沟,使之深而宽,并且在上面筑上土墙,敌寇再也不敢轻易进犯。
              C.梁震辞谢荫子,孝敬父亲。梁震因为功劳被封荫一子担任百户一职。后来他的父亲在前线作战牺牲,他辞谢封荫儿子,请求祭葬父亲,皇帝赞赏并且答应了他。
              D.梁震受到诬告,据理力驳。他曾率领壮士出塞劫敌营,被人诬告这是挑起争端。他据理反驳,认为自己并不是挑动敌人来作战,敌人多次进犯就应该挫败敌人一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廉勇,好读兵书,善训士,力挽强命中,数先登。
              ②震有机略,号令明审。前后百十战,未尝少挫。
            •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得幸,因进之,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汉法,父子俱,有死事,得与丧归,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于是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吴军破,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武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郊,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夫醉,搏甫。甫,窦太后。上恐太后诛夫,徒夫为燕相。数岁,坐法免,家居长安。
              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势在己之,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波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颍川儿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选自《汉书•灌夫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B.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C.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D.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灌婴舍人,灌婴的左右亲信或门客。“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B.至二千石,升官到郡守级别,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C.窦太后昆弟,即窦太后的兄弟。古代“六亲”之一:“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
              D.在己之右,指等级、地位比自己低的。汉代崇左,故以右为下,为贱,为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灌夫父亲灌孟本来姓张,在做颍阴侯灌婴的舍人时,受到灌婴的宠信被推荐,官至二千石,所以用灌氏家的姓。
              B.父亲战死后,灌夫不肯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护送灵柩回家。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要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
              C.灌夫喝酒好发酒疯,又一次与长乐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因打了窦甫而犯法丢官,只好闲居在长安家中。
              D.灌夫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后来他家的池塘田园遍布颍川,宗族门客为了张权势和利益,横行颍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
              ②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杵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①淮、汝,褚以众归太祖。 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②.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官渡。时常从事③徐他等谋为逆,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棹船,仅乃得渡。是日,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
              注:①徇:巡视 ②宿卫:宫禁中值宿警卫 ③时常从事:时常随从在左右的人
              (1)下列各句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容貌雄毅,勇力 绝:超过
              B.超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 将:将要
              C.褚几危 微:没有
              D.超负其力,欲前突太祖 阴:暗地里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 ______
              ①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 ②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③闻皆畏惮之④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 ⑤入帐见褚,大惊愕 ⑥左手举马鞍蔽太祖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许褚军中没有粮食了,他便与盗匪讲和,用牛与他们交换粮食。盗匪前来取牛,牛却纷纷奔跑回来。
              B.太祖巡视淮水、汝南郡一带,许褚带领部队投奔太祖。太祖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那些跟从许褚的侠客,都被任命为虎士。
              C.太祖与马超、韩遂单马对话,左右的人都不敢跟从,只带了许褚。
              D.军中因许褚力大如虎而又憨痴,所以称他为“虎痴”,马超也因此用虎侯这个称呼来询问跟从太祖的人是否是许褚。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②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
            •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 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籍嫂尝,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B.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C.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D.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庄》《老》,是庄子和老子的并称,也指庄学与老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学说。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B. 崩,也做驾崩、山陵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天子之死的称法还有“崩殂”“晏驾”等。
              C. 九锡,本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后来接受九锡成了权臣夺取政权的代名词。本文中晋文帝辞让九赐之封,即指推辞做皇帝。
              D. 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古老的传统婚俗,流行于南北广大地区。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起源很早,《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阮籍相貌出众,志气远大,卓尔不群。晋文帝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后来又做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B. 阮籍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晋文帝想与阮籍联姻,不料阮籍不买帐,大醉六十天,不省人事。这就是醉酒避亲。
              C. 阮籍不拘于礼教,但是天性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后来阮籍居丧不守礼,得到裴楷的理解。
              D. 阮籍外表坦荡而内在至诚,蔑视礼法。文章对阮籍“为嫂子饯行”和“酒醉时睡在女子旁边”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②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 7.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 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淮南。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 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
                  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B.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C.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D.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C.“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D.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败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②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赐,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 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 经 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 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 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 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 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B. 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C. 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D. 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在中国古代,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因此,对人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子长,称苏轼为子瞻。
              B. 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另外,朔漠、朔风中的“朔”还指北方。
              D. 古代朝廷会根据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功过给予他们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叫谥或者谥号。如汉哀帝、隋炀帝、文正等都是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B. 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C. 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 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②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不得已乃行。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仍加招远将军,掌记室。贞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礼有恒制,小宜引割自全。”贞因更感恸,气绝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客卿曰:“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何?” 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孤子飐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即日迷喘,时不可移,便为永诀。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敕赙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 坐:受珠链而获罪
              D.贞累固辞 启:禀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晋太傅安九世孙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B.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使烛之武见秦母,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还朝 入,具告沛公
              D.后主赦舍人施文庆曰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②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 1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赵世廷,字子敬。世廷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不赴。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 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仁宗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至正二年,谥文忠。
              【乙】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遺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以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雏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囯,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徵,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伶官传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B.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C.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D.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从事”官名,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椽,汉刺史的佐吏。汉以后三公里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D.“少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赵世廷才华横溢,年少得志。20岁就被世祖召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24岁被授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
              B.甲文赵世廷为官有道,深受朝廷重视。他以年老为由多次上奏请求解职,告老还乡,但皇帝不同意,还又给他加封官职。
              C.乙文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D.乙文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4)把甲、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徵,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