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B.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C.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D.我的我/要爆了
            • 2.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曰:“报马来。”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给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
                  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自笑曰:“ 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倪,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 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怒,起扑之   骤:急忙
              B.望报也 迨:等到
              C.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 耀:炫耀
              D.神情,天地异色 惝倪:恍惚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B.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C.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D.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热衷功名的王子安,久困考场多年,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他在放榜前,先用酒将自己麻醉,以逃避“候榜”时的煎熬。
              B.王子安内心充满了科举高中的欲望,因而被狐仙戏弄。作品把王子安的幻觉同狐仙的恶作剧联系起来写,行文流畅而有波澜。
              C.王子安幻境中想到的是“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这说明当时的一些士子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
              D.“异史氏曰”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秀才入闱的七种情景,揭示了科举制度扭曲个体心灵和摧残人性的本质。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②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
            • 3.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千里,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 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 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竟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程千里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司。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②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 4.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答: ______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 。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父升,官参政。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孝宗实录》,与同官见太监刘瑾,独长揖不拜由是忤瑾。书成,出为南京吏部主事。瑾败,召复故官,充经筵讲官,进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集议大礼,久不决。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铣上疏求去,且劾璁、萼等曰:“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甘言以动听。非有元功硕德,而遽以官赏之,得毋使侥幸之徒踵接至与?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夫守道为忠,忠则逆旨;希旨为邪,邪则畔道。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乱邦,况可使富哉!”帝览之不悦,令铣致仕。阅十五年,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未几疾作,复致仕。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铣少轻俊,好饮酒,尽数斗不乱。中岁自厉于学,言动皆有则。尝曰:“学在治心,功在慎动。”又曰:“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爱亲敬长,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独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尝作《政议》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所论说,悉仿此意。世多有其书,故不载。
              (选自《明史•第一百七十卷•崔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B、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C、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D、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2)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______
              A、“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B、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人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最高名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崔铣为人正直,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只有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
              B、崔铣敢于直言,他认为,张德等人的文章是欧阳修所唾弃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图,这样会让投机之徒接踵而来。
              C、崔铣知错能改,他年少时轻佻不稳重,喜欢饮酒,到了中年才自我激励勤于学问,言谈举止都很符合规范礼仪。
              D、崔铣强调德才兼备,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光有品质,那就成为强横霸道的懦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译文: ______
              ②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译文: ______ 。
            • 7.
              翻译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3)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 ______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 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______ 。
            •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______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______                                       
            • 10.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左丞孙夐重奏: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南齐书•列传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住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江谧作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②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