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B.善也 泠然:清冷的样子
              C.而彭祖乃今以久 特:独,只
              D.莽苍者 适:到,往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生物之息相吹也 舟遥遥轻飏
              B.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扶摇上者九万里 吾尝跂望矣
              D.且夫水积也不厚 二虫又何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______
              A.以游者                         B.匹之
              C.则将徙于南冥             D.三餐而反,腹犹
              (4)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______
              A.而征一国者                   B.彼且恶乎待哉
              C.此小大之辩也                 D.故夫知效一官
              (5)下列语句与“而莫之夭阏者”特殊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复驾言兮焉求                 B.彼且奚适也
              C.翱翔蓬蒿之间                 D.奚以知其然也
              (6)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即优游自得的样子。本文所阐述的是一种悠游自得、无所束缚的“理想之境”。
              B.庄子是哲学家、文学家,其文“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汪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擅以寓言、譬喻说理。
              C.对于“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宋荣子“犹然笑之”,他对于功名,“未数数然”追求,已达“无所待”之境。
              D.本文通过“鲲、鹏与蜩、学鸠”“朝菌与大椿”等的对比,阐明观点。指出它们虽有“小大之辩”,但仍“有所待”。
              (7)翻译下列的语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父用,仕金,由束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获之。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徇地山东,未尝妄杀一人。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正毅。德裕通,少拳勇善射,从其舅解昌军中。金将武仙杀真定守史天倪,仙既败走,其党赵贵、王显、齐福等保仙故垒,数侵掠太行。太宗择廷臣有才辩者往招之,杨惟中以德裕荐。遂使真定,降齐福,擒赵贵,王显亡走,德裕追射杀之,其地悉平。诏赐井陉北障城田。中统三年,李璮平,世祖命德裕益都。宋臣夏贵围宣抚使张庭瑞于虎啸山,实薪土塞水源,人无从得饮。帅府檄德裕援之。德裕夜薄贵营,令卒各持三炬,贵惊走,追及鹅溪,馘千人,获马畜兵仗万计。升京畿漕运使。
                  十一年,从丞相伯颜南征,授佥事。遂从下安庆。至镇江,焦山寺主僧诱居民叛, 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命德裕先入城抚定。宋平,赐予有加。奉旨求异人异书。平章阿合马谮丞相伯颜杀丁家洲降卒事,奏以德裕为中书参政,欲假一言证成之,德裕辞不拜。久之,得签行省事。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德裕言:“四人者,皆新降将,天子既宠绥之,有地有民,盈所望矣,方誓报效,安有他觊。奈何以疑似杀四守,宁知非反间耶?”尽复其官拜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五年卒,年六十九。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谥中肃。
              (节选自《元史。焦德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B.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C.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D.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用以褒贬善恶,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B.曲赦,古代赦令的一种,属于特赦,是指独赦一地、两地或多地的赦令,而不是普赦天下。
              C.《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
              D.行中书省,民间简称“行省”,是从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是现在“省”的雏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焦德裕出身官宦之家,勇猛善射,还通晓《左氏春秋》。其远祖焦赞曾镇守瓦桥关,父亲焦用曾任金朝千户,驻守雄州北门。
              B.焦德裕富有辩才,不辱使命。金将武仙败走后,其余党依旧作乱。经人举荐,朝廷派焦德裕前往,他先后击败齐福,生擒赵贵,射杀王显,使真定得到平定。
              C.焦德裕善于用兵。张庭瑞被夏贵围困在虎啸山,焦德裕率军救援,夜间直逼敌军大营,让每位士兵手拿三个火把,惊走敌人,后趁势追杀,斩获极多。
              D.焦德裕为人正直,不为利诱。阿合马以丁家洲降卒被杀一事诬告丞相伯颜,并以举荐焦德裕为中书参政为条件,想得到焦德裕的证词以证实对伯颜的诬告,焦德裕推辞不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
            • 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吾妻来 归:省亲
              B.其稍异于前 制:规模
              C.或寄所托 因:通过
              D.终于尽 期:注定
              (2)根据文意,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______
              A.归有光妻子非常好学,有时要来书房向丈夫求问史事,有时阅读古书。
              B.项脊轩也就是南阁子,读书的地方,妻子死后,归有光做了一次修缮。
              C.兰亭宴聚,“放浪形骸之外”,作者由乐生悲,参悟出生命无常的痛感。
              D.王羲之引孔子话说“死生亦大矣”,是在说人生短暂,人们无可奈何。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曹丕年号)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丰在文学中。即尊位,得吴降人,问:“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曹芳年号)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尚书省办公室),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时为大将军)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 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景王)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余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其父不愿其 然:这样
              B.即尊位 及:等到
              C.丰子韬以选公主 尚:迎娶
              D.帝每独召与语 比:常常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白衣:李丰穿白衣,说明他这时是一个年轻人。在古代,年青男子穿白衣表明身份。
              B.东宫:文中指魏明帝曹叡做太子时的府第。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
              C.江东:文中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东也称江左。
              D.太傅:与文中的司马宣王,都指司马懿。太傅是古代官职,在封建时代是皇帝老师。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②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布政使李昌祺原官。 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 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注]①直庐:值班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B.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C.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D.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D.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魏源办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以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
              D.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②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
            • 6.
              文言文阅读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①,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稚子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B.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C.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D.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科举制度中,参加最后一级考试,称为“举进士”。凡中试者,谓之“进士”。
              B.关辅,“关”指关中,“辅”指三辅。三辅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处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C.节度有调度、指挥的意思,此处引申为节度使,是指地方的军政长官。
              D.大夫死称“卒”,天子死称“崩”,亲王、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天宝十三年,杜甫向玄宗进献了三篇赋,得到赏识,因为文辞突出而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又做过右拾遗的官。
              B.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适逢严武初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于是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立即上书推荐其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
              C.杜甫游岳祠时,突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回来。耒阳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D.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自我约束,喜欢谈论军国大事,虽立意鲜明高超,但是不切近“实际”;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但能坚守节操;创作的诗歌,多感伤时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
              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稚子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 7.
              翻译下面一个课内文言句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8.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求其所以为舜者。
              A.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
              B.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而且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成为圣人的原因
              C.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成为圣人的原因
              D.①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而且它比蓼蓝的颜色更蓝.
              ②探求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
            •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miǎn)、勮(jù)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英王鸡文》。 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六。
              初,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有删改)
                  父福畸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 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B.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C.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D.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B.参军即参军事,本参谋军务之称,唐参军一般为七品或八品,也有低至从九品下的。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代的这种习惯用语沿袭至唐。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父、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②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 10.
              课内文言文翻译。
              (1)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2)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