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或夜昏   (      )               入则无法家士,      (      )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所以心忍性    (       )               人恒,然后能改    (       )

              遂大“六经”之旨   (       )           辄以水面          (       )

              (3) 给下列一段话划出五处朗读的停顿。

              仲 淹 刻 苦 自 励 食 不 重 肉 妻 子 衣 食 仅 自 足 而 已 常 自 诵 曰 士 当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也

              (4) 卢梭的这段名言给你带来的什么样的感悟。

                 在森林里的马、猫、雄牛,甚至驴子,比起我们在家里饲养的大都有更高大身躯,更强壮的体魄,更多精力,体力和胆量。它们一旦变成了家畜,便失去了这些优点的大半,而且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照顾和饲养这些牲畜太细心,结果反而使它们趋于退化——人也是这样。

                                                                                            

                                                                                            

            • 2.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A.且于楚也(       )        B.晋函陵(       )          C.必退 (       )

              D. 曰(      )    E.且君尝为晋君矣(       )    F.朝济而夕设焉(       )

              G.唯君之(      )     H.使杞子、逢孙、杨孙之(      ) I.亦之(       )

              (2) 翻译下列句子: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第一处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第二处和第三处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威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 4. 对下面的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鹧鸪天
                             [金]元好问①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②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金时太原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
              A.“百啭娇莺出画笼”作者通过对莺出画笼这般美好景象的描写,隐晦地表达出了自己自由的渴望,从而反衬亡国被俘虏的痛苦。
              B. “欢缘心事泪痕中”中的“心事”有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
              C.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
              D.下阕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隐晦曲折,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 5.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宋  中①  耿  湋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8.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解说诗歌最后一句“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在景物描写上的相同点和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酬严司空荆南①见寄              【唐】武元街
              金貂再入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
              帘卷青山巫峡晓,烟开碧树渚宫②秋。
              刘琨坐啸风清塞,谢脁题诗月满楼③。
              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蛾愁。
              【注】①荆南:地名,包括今湖北江陵、秭归、宜昌等地。②渚宫:本指楚国的宫名,代指江陵等南方地区。③刘琨,谢脁:分别是西晋、南齐著名的文学家。
              8、简要概括严司空的形象。(5分)
              9、《唐诗摘钞》盛赞此诗颔联的写景,说说颔联写景的妙处。(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