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四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

              ①铜板铁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③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④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A.辛弃疾   李  煜   蒲松龄   刘禹锡

              B.苏  轼   李  煜   蒲松龄   杜 甫

              C.苏  轼   李清照   司马迁   刘禹锡

              D.辛弃疾   李清照   司马迁   杜 甫
            • 2.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遍受《五经》, 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孝昌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 引虬为府主簿。樊义为扬州刺史,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 加镇远将军。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 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洛阳。 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北府裴诹,南府柳虬。”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季海常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 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周文许焉。又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因使见周文,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
                    虬以 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为鉴诫也。伏惟 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事遂施行。除秘书丞。旧丞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时人论文体者,有今古之异。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蔬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虬曰:“衣不过适 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恭帝 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赠兗州刺史,谥曰孝。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
                                                                    (选自《北史•柳虬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B.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C.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D.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 3.

              下列各句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著名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作家,后人用“韩如海,柳如泉”来形容他们不同的风格特色。

              B.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宋元话本小说的最高成就。

              C.发源于宋元南戏、带有浓厚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明传奇,最为典范的作品有剧本《西厢记》。

              D.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以明末复社文人冒辟疆和秦淮名妃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兴亡之事”。
            • 4.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日:“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除殿中侍御史    累除:多次授予      
              B.除书未到,即欲 视事  视事:就职理事
              C.于是再拜 谢罪谢罪:道歉请罪
              D.非其本心,请 悉原之  悉原:全部赦免
            • 5.

              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写张良)

              B.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苏州虎丘白居易祠)

              C.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写辛弃疾)

              D.万里赴琼儋,夜起江心弄明月;一亭抚笠屐,我从画里拜先生。(写苏轼)
            • 6.

              5、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希望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当初袁绍派纪灵攻打刘备,吕布提出通过射箭决定两家战或和的方案,双方都同意。最终吕布一箭射中辕门外画戟小枝,使得双方罢兵,替刘备解了围。

              B.《三国演义》“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一回中,曹操在战船之上大宴群臣,饮酒至半夜,酒酣耳热,不禁评点天下英雄,认为周瑜、刘备和诸葛亮均不足为虑。

              C.刘禅当了亡国之君后,他在司马昭的宴会上竟然丝毫不思故国,甚至“嬉笑自若”。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故国时,他笑称“乐不思蜀。”后来郤正教他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他转过头来就把郤正出卖了。

              D.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大都理解孔明其中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驱巨兽破蛮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

              E.《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 7.

              贾宝玉是荣国府里玩世不恭的贵族公子,从不热心科举。贾政甚为忧心,于是严命他去家塾读书,希望有朝一日他能通过科举仕进来维持贾家的地位。为此,贾政专门为宝玉购置了一整套科举考试用的书籍,那么,下列哪本书不会出现在贾政的购书清单上呢?

              A.《大学》 
              B.《增广贤文》   
              C.《世说新语》   
              D.《论语》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御六气之变辨”之“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如:《逍遥游》一文中的“六月息”、“野马”、“尘埃”、“扶摇”“羊角”等。
              B.“五伯”指春秋五霸,如“且西伯,伯也,居于羑里”一句中的西伯,就是五霸之一。
              C.“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或指音乐、酒食、文章、语言;“二难”指贤主、嘉宾。
              D.“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指南录>后序》都是宴集序。
            • 9.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郭沫若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是西汉末年的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的。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D.我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左传》、《史记》、《战国策》分别是其代表作,《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分别选择上述史学巨著。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它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