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红楼梦》原名_______,该书以贾宝玉、_______、_______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 2.
              简答题。
              (1)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中重要人物:曹操、刘备、关羽、袁绍等都出了场。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袁氏兄弟与曹操对关羽态度有何不同,提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在宝钗生日宴会上,“至晚席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因命人带进来……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这段文字中表现了宝钗、宝玉、湘云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到两汉时期散文,以至唐宋散文,各个时代的散文特点鲜明。如唐宋时期,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就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代表作品有莎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

              C.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其中少牢为一猪一羊。

              D.晏殊的词多为小令,情移于物,情景交融,风格含蓄婉丽,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小山词》。
            • 4.

              (1)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尝以十倍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选自贾谊《过秦论》)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彼童子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故益圣, 愚益愚

              (4)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其子,择师而教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策 / 小学而大

              C.秦人开关 敌 / 及孝文王、庄襄王

              D.欲人之无 也难矣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者也
            • 5.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6.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B.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 7.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 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 ,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父母宗族,皆 戮没。      为:是
              D.顷之未发,太子 之        迟:来迟
            • 8.

              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少游--《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李清照--《声声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9.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遍受《五经》, 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孝昌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引虬为府主簿。樊义为扬州刺史,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 加镇远将军。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洛阳。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北府裴诹,南府柳虬。”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 不寝。季海常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周文许焉。又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因使见周文,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

              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为鉴诫也。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 事遂施行。除秘书丞。旧丞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 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时人论文体者,有今古之异。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蔬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赠兗州刺史,谥曰孝。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

              (选自《北史·柳虬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B.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C.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D.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B.屈原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C.《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七十篇“列传”主要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
              D.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