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 。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______ 。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哼哼,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顷,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赏鉴,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做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蝎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余沭阳二年 宰:治理
              B.说当时某狱 决:打开
              C.代为筐箧 治:备办
              D.母闲居 奉:侍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②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4)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4.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威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 坐:受株连而获罪
              D. 贞累固辞 启:禀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②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事母以孝闻,贫无,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助书贾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 谒:拜见
              C.称之不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 陈:陈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将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②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______ 。(不超过6个字)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______ 。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这段文字看,“节”含义是 ______ (不过6个字)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国,国倍;大之为证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也,因家,去其无用,足以倍。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加用而为者。故财不费,民德劳,其多。”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的为政”想。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