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游说
              B.说合

              C.话说
              D.学说

              (2)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的精神。

              (3)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墨梅”是用水墨画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时期。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 (4)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城市里的牵牛花

              王溱

              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

              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

              于是她只好进行修剪。修剪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

              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她愧疚地低声道歉。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来的?”他说,他的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

              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来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

              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

              才几天工夫,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它把所有楼房外墙都铺成了绿色,然后大摇大摆登堂入室。很少见到大片绿色的城里人被这阵容吓住了,报警电话响个不停,有投诉工厂机器被绕住了不能开工的,有投诉汽车没法开上马路的, 有投诉广告牌被遮住了的,一个衣着讲究的主妇直接对着话筒大喊:“我名贵的家具啊!快把那些低贱的植物弄走!”

              这一切已经完全超乎她的本意,以至于警察找上门时,她除了不停地道歉之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警察绕着小小的花盆走了一圈又一圈,啧啧称奇,“这么小的花盆,怎么可能呢?!”最终他还是傲慢地命令:“砍了吧!”眼看刀就要落下,她大叫一声:“不要——”

              然后?然后她就吓醒了。醒来的她心怦怦直跳,她环顾自己的屋子,不足十平米的空间挤满了各种必需品,哪有种花的余地?再说,也没那个工夫。

              原来是做梦呀!她深深叹了口气,说不清是庆幸还是惋惜。

              醒来后的生活依旧无聊。她又开始想念那朵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了。起初这思念也只能算是矫情,可很快就像梦里那盆牵牛花一样疯狂蔓延开,遮挡住她的眼睛,勾引她的鼻子,扯住她的思维……她招架不住了,咬咬牙把攒下的假期都休了,长途跋涉回了一趟老家。

              老家的爬墙虎很是茂盛,铺满了祖屋一整面墙。她看着那些纯绿色的家伙,很是疑惑,明明是爬墙虎呀,为什么记忆中老家的墙面是牵牛花呢?那些紫色的小花是怎么回事?

              她安慰自己,离开老家太久,记忆模糊也是正常的吧,说不定就是嫌爬墙虎只有绿色太单调才离开家的。她决定带一包爬墙虎的种子回去种,哪怕是扔掉一些东西,也要腾出一点位置来安放正确的记忆。想了想,她又多拿了一些,心想,给住在隔壁的邻居也带点吧,虽然还是不知道隔壁住的到底是谁。

              (有删改)


              (1) 小说的语言十分生动,善于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请就这三种修辞,各举一例加以赏析。


              (2) 本文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她”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3.

              2015年1月10日,国家出台了酒驾最新规定。新交规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但新交规实施后,依然还有很多人怀着侥幸的心理进行酒后驾驶。面对这种现状,各地纷纷开展“劝诫酒后驾车,安全寄语献温情”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劝告司机不要酒后驾驶的交通标语。

              要求: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      ,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        。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       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②)。它靠的不是       ,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①要得益于杜甫  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D.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意思是说,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 ____的道理,______的训导。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的人拥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______,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通过一些另外作家的作品奉为经典。 (甲),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______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1)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至高无上   流芳百世   不以为然    以一当十
              B.高高在上   不可磨灭   不屑一顾    以一当十
              C.至高无上   不可磨灭   不以为然    一劳永逸
              D.高高在上   流芳百世   不屑一顾    一劳永逸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他们可能通过提议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引为经典。
              B.他们可能提议把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C.他们可能提议一些另外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D.他们可能借此提议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奉为经典。
              (3)下列在文中甲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时常变动是文学经典的特质    B.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
              C.文学经典并不经常变动    D.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是时常变动的
            • 6.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7.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侯。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5分)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物质的窘迫羁绊不住庄子精神的自由逍遥,生活的困顿阻挡不了陶渊明把酒东篱的情趣……有些人,他们的生活也许并不富有,但他们却缔造了独属于自己的富有的精神王国。

              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也有人说:“在最精彩的时光里让生命熠熠生辉就是一种富有”

              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富有”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9.

              翻译训练:1. 请同学们将昨天晚自习作业中的翻译训练的解析认真看完,将重点字词和语法的采分点抄在整理本上拍照上传。

              2.请将下面这个文言文小故事全文翻译出来,并请试试当出卷老师,画出这个文段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可以做翻译题的句子,将这两个句子中的采分点尽可能标注出来。

               

              练习2.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将昨天翻译解析里重要字词抄在整理本上,拍照上传。
              2.在整理本上翻译全文、标注重要句子的采分点,拍照上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