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概括分析题。
                  舍形而悦影,这往往会叫我们离开真实,追逐幻影,脱离实际,耽爱梦想,但古来不少诗人、画家偏偏“舍形而悦影”。徐文长画的《驴背吟诗图》,用扭曲的线纹画驴的四蹄,不写实,却令人感到驴从容前驰的节奏,仿佛听到驴蹄踢踏的声音,使画面更加生动而有音乐感。
                  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习惯于脱离物态形骸而沉入万物的精神世界,把玩真实的生命和气韵,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离形得似的方法,正在于舍形而悦影。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这里恰是生命,是精神,是气韵,是动。中国古代画家画竹子不也教人在月夜里摄取竹叶横窗的阴影吗?
                  法国雕刻家罗丹创作的特点正是重视阴影在塑形上的价值。他最爱到哥特式教堂里观察复杂交错的阴影变化,把这些东西运用到他雕塑的人物形象里,成为他造型的特殊风格。我深深地被他的艺术形象感动,觉得这些新创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形象和古希腊的雕刻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贵乎创造,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命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罗丹真可谓能使物质而精神化的了。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1)材料中的“形”和“影”分别指什么?“舍形而悦影”的内涵是什么?
              (2)徐文长的画作和罗丹的雕塑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简析如何才能“使物质而精神化”。
            • 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称为高考“梦工厂”的河北省著名学府--衡水中学有近万名在校生,连续15年的高考升学率均为河北省最高;去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104名,占全省的80%以上;2014年高考,理科700分以上的学生河北省共有61人,其中衡中54人,全省文科前100名衡中占了98人,河北省文理科状元也均出自该校。
                  材料二:“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的衡水中学实行“无死角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从早晨5:30起床到晚上22:10下晚自习都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甚至有些班级要求学生课堂上达到“零抬头”。学生的成绩、德行、卫生、出勤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学校的老师会把你的每一分钟规划好,让你时刻处在卷子、课本、笔记本、积累本的包围中。
              (1)请用一句话向别人介绍衡水中学,不超过30个字。
              (2)你对衡水中学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个50字。
            •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自唐以来,钦佩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学习的恐怕以黄庭坚为最早。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读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明白他讲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眼睛里仿佛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更别想看东西了。当然,以前像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去的,不过他跟黄庭坚有极大的不同。李商隐的诗主要都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所采用的字眼和词藻也偏在这一方面。黄庭坚歌咏的内容,比起这种诗的来,要繁富得多,词句的性质也就复杂得多,来源也就广博冷僻得多。李商隐的诗,意思往往似有若无,欲吐又吞,不可捉摸;他用的典故词藻也常常只为了制造些气氛,牵引些情调,仿佛餐厅里吃饭时的音乐,所以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文浮于意”的印象。黄庭坚有著著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黄庭坚曾经把道听途说的艺术批评比于“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黄庭坚和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3)文中说“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请指出李商隐《锦瑟》中“镶嵌”了哪四个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解放网》报道,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大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一课一练》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近年来,虽然反思中国应试教育的声音依然不时传来,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已逐渐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和推崇。尤其是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数据显示,上海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为世界第一。数学成绩方面,上海学生平均分是613分,英国学生仅为494分。其中,上海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均成绩为600分,比第二名高38分。这一权威的评估结果在西方引起轰动。
              就在今年1月,华东师大出版社与英国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签订协议,将推出《一课一练》数学分册的英国版,名字定为《上海数学一课一练》.目前,这套书正在翻译过程中,有望于今年暑假正式出版。“把‘上海数学’放进书名里,就是因为英国方面非常重视上海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教育经验。”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王焰表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倪明透露,《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共有11册,分别对应英国从小学到初中的11个年级,将以原书中题目为基础,进行适当改变,但不会降低难度。该书将以原书中题目为基础,根据当地教育的需要,由既熟悉国内教材、又对英国教育有深入了解的专家团队,负责翻译与改编。
                  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一课一练》,并在1999年将品牌做大,覆盖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学科。《一课一练》曾三次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在其全盛时期,开学前的销售量曾高达280万册左右,还曾创下单册的销售数超过在校学生数的奇迹。目前,上海学生平均人手一册《一课一练》.目前,《一课一练》系列共有七十多个品种,拥有由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百余人编者团队。
              (节选自《东方网》,2015年2月28日)材料二
                  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大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一课一练》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模式,尽管这种模式有它的问题和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去年2月下旬,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女士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专程来沪“取经”,探访福山外国语小学、建平中学西校、上海中学,了解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学生数学成绩出众的原因。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与英国教育代表团就“PISA2012上海领先与上海中学数学有潜质学生培育”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
              (节选自《新闻晨报》,2015年3月3日)材料三
                  2月底,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关注。在中国父母热捧各种国外教材、国外课程的当下,中国教辅《一课一练》却能出口到英国,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由于学校办学模式不同,升学评价体系不同,走出国门的教辅读物无疑是受到肯定和欢迎的教辅精品。事实上,《一课一练》已经雄霸上海教辅书市场20多年。
                  王焰说,好的教辅应该承担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处事态度、传播科学知识等4个方面职能。经过教学研究,精心挑选习题的教辅,可以让学生做比较少的题就能掌握核心知识,对减轻学生负担是很有利的。“《一课一练》相较于国外的教辅,主要区别在于它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得每个孩子都能稳步前进,这正是国外所缺乏的。”
                  王焰同时表示,常修常新是教辅保持活力的关键,且必须不断创新。即使教材没有变动,《一课一练》也是一两年做一次小修改,三年大修订一次。从2013年秋季开始,《一课一练》针对书中的难点题目,请名师录制了微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解题过程,“网上一课一练课堂”也已上线。
              (节选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年3月3日)
              材料四
                  有舆论认为,教辅读物走出国门,这是给饱受诟病的教辅读物正名。在国内被质疑为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教辅,现今被国外引进,我们不应对国内基础教育妄自菲薄。而其实,教辅读物的问题,不是其该不该有的问题,而是太过泛滥,以及学生们都必须采用。国内的教辅读物走出国门到国外,不太可能复制国内的模式,其在国外市场的运作,可以让我们看到国外教育和我们的不同。
                  客观而言,教辅读物对部分学生,是有一定价值的,这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辅导读物,在国外书店和超市,我也曾看到有学科辅导书籍,但不像国内那么多,学生选购也不踊跃。国内则不同,教辅读物则成为学生的必备品,由于教辅需求旺盛,利益可观,不少出版机构都进入教市场,导致教辅读物鱼龙混杂。                                                   
              (节选自《熊丙奇博客》)
              (1)阅读材料一,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新闻内容的异同点。
              (3)阅读材料三,说说教辅书《一课一练》的特点。
              (4)结合四则材料,请你依据教辅资料的使用经历,就教辅泛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翻拍海选刚刚落幕;《四世同堂》翻拍已经完成,4月28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
              材料2:1985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2)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70字左右)
            • 6. 附加题(选做):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明将洪承畴在松山被俘降清。起初传说他殉难,崇祯皇帝曾亲自写悼文致祭。后来洪承畴俘获抗清义军首领孙兆奎时,问孙:“你从军中来,知不知道在扬州守城的史可法是真的死了,还是活着?”孙讥讽道:“你从北地来,知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洪承畴被问得羞愧难当,气急败坏下令杀害了孙兆奎。
                  此后不久,一代名儒黄道周被俘。洪承畴想去劝降,黄道周闻讯,手书一联挂于囚室门外:“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洪承畴见了无地自容、恼羞成怒,下令将黄道周处决。
              (1)根据上下文,将横线处孙兆奎的问话补充完整。
              (2)黄道周的对联采用什么方法、暗含哪些意味,使洪承畴看后恼羞成怒?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报道,读10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个学分--这是西南大学推行的一项新规定。这个规定一经颁布,就引发了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对于西南大学的这项新规定,即将成为大学生的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
            • 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微博,是个人在互联网上开通的小型网络空间。微博的内容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关注微博的友人大多来自事实的生活圈子,发微博不但能传达情感还能传播信息。截至2012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数量4.15亿。
              (1)“微博”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5个字)
              (2)根据你对微博的了解,简要分析微博在传播信息方面有那些优势?
            • 9. 阅读下面的两则新闻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1)9月份中日钓鱼岛争端以来,全国人民爱国热情高涨,但全国各地在游行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打砸抢事件。
              9月15日,西安市民李建利驾驶日系车途中遭遇反日示威人群,随后车辆遭十几个人打砸,李建利本人也被人用U形钢锁重击头部,致使颅骨被砸穿,当即倒地昏迷。在车被砸时,李建利妻子曾哀求:“都是老百姓辛苦攒钱买的车,我们买日本车不对,以后不买了,好不好?”
              李建利随后被送往西安市中心医院,医院对李建利做出的诊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
              (2)在9月18日北京抗议日本政府“购岛”的爱国游行队伍中,两个青年人举着一幅床单,上书“毛主席,我们想念您”,一名老人对此标语提出异议,说“想个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认为老人卖国,是个汉奸,上前搧了老人两个耳光之后,韩德强又在博客上发帖,义正辞严地宣告自己打人的理由:老人是汉奸,收拾他合情合理。
            • 10.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送往迎来,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2)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3)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