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则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材料一 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也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首部慈善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依法治善,将让公益更加有公信力。对于大众而言,慈善法的意义远远不止规范慈善机构这么简单。依法治理慈善机构,可以增强慈善机构本身的公益性,避免慈善机构 不规范运行带来社会信任的损害。当“大慈善”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之后,慈善机构的聚 合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捐赠的群体和受助的群体将会稳步扩大。
              (摘自2016年3月20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该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实行,开启 中国依法治“善”时代。
                  依据该法,慈善组织可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在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方面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 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等。
              (摘自2016年3月16日中国新闻网)
            • 2.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进行新闻概括及新闻短评。
                  某寄宿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一周只有周末能见上父母。为了多接触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有些母亲放下原先苦心经营的事业,应聘该校既辛苦待遇又不高的“宿管员”职位。学校出于公平考虑,有意将她们与自己的孩子错位,她们必须将所有精力放在自己负责的学生身上,无暇顾及自己孩子,“只能在食堂里、操场上远远看到自己的孩子”。“陪读”成了一种心理安慰。但妈妈们仍觉得能与孩子同处校园而安心幸福。
               ①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②你如何看待母亲们的选择?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不超过30字的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表达通顺,反对或赞成的理由充分。
            • 3.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京下岗工人廖丹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了让妻子活下去,廖丹找人刻了医院公章,给妻子做了近4年“免费”透析,涉嫌骗取医疗费17.2万余元。目前,廖丹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
                据悉,廖丹夫妻靠“打零工”“低保”维持生计。而妻子尿毒症“每月医药费就超过5000元”。但因“妻子不是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而“让妻子回河北老家报销医疗费,身体也经不起来回折腾”,最后廖丹只能选择“自费透析”。
              (1)请为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读完这则新闻后,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最近,网上有一则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晓勇在南下广州打拼数年之后,感觉“一事无成”,加上父亲卧病在床需要照顾,5年前在芙蓉区火星街道兴和社区成为一名保安。人们对于他的选择或肯定,或质疑。某校高二年级就“清华大学毕业生当保安应不应该”这一话题展开辩论。
              下面是正方一辩的辩词,阅读后,请按要求进行修改。
                  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晓勇当保安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每个人的选择是个人价值观支配下的一个自由选择,所以本不应该成为新闻。其次,家中父亲病重在床,需要照顾,为方便护理父亲,他才回到长沙当起保安。再次,张晓勇实实在在地当好了保安,小区居民认为他是称职的小区“保姆”。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保安这个岗位虽然平凡,却一样能够成就不凡的人生。
              (1)这一辩词意欲从三个方面支撑自己的观点。请你找出不能支撑观点的一处,并加以修改。
              (2)这一辩词支撑观点的某一理由显得单薄而无感染力,请你运用必要的表达技巧,进行补充论述,以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扬子晚报》2013年11月10日: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该校一名研究生发表名为《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文章。
                  调查发现,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早在几年前就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2013年11月20日“人民政协网”:“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程迫在眉睫”……令人欣慰的是,在苏士澍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下,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2013年8月18日《青岛早报》:谁也没想到,一个没有宣传,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个夏天靠口碑相传,一夜爆红,其微博话题登顶至电视节目排名的第一位,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中国梦之声》等多档大热综艺。强大的观众反馈让央视在原有的播出平台央视十套外,紧急新开央视一套在每周二晚间重播。
              (1)请根据上面的新闻材料,以“汉语”为关键词,概括出三点结论。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请你用对偶句的形式,为汉语写一句宣传语。    
            • 6. 新华网南京2月7日电(记者 王伟)新华网江苏频道记者从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获悉,2014年2月7日中午,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收到了张艺谋、陈婷夫妇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全额缴纳的计划外生育罚款及社会抚养费748万余元。
                  陈婷、张艺谋按照2014年1月9日收到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的要求,在30日内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一次性向滨湖区计生局缴清了被征收的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将上述款项已上缴国库。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
              (2)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不少于200字。
            • 7.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下面是一段介绍青岛的材料,请根据其主要内容,写出青岛入选“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理由,不超过40字。
                  美丽的海湾,漫长的海岸线、木栈道,碧蓝的大海,还有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这一切,让人不得不爱上青岛。青岛是一座特别包容的城市,市民有爱心又充满人文关怀。青岛是一座不缺乏节日味道的城市,市民的生活丰富多彩,狂欢之中更多地是人们生活的充实。青岛人特别热情,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青岛市民王爱珍这样说:“我们时刻被幸福包围着,因为生活在青岛,我们什么都不缺。日常用的油盐酱醋青岛有好几个著名品牌,穿的更有即发、红领,喝的有青啤,用的有海尔、海信,更有吃不完的青岛海鲜,你说我们能不幸福吗?”
            • 8. 根据下面的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新社上海6月9日电  高考英语开考后,上海一考生迟到2分钟,被拒之门外。
                  据报道,6月8日下午2:45刚过,一名考生在母亲的陪伴下急匆匆赶到华东模范中学考场。由于比规定入场时间晚了2分钟,所以工作人员拒绝了考生进入考场。据称,考生是因为自行车坏了,所以才迟到。在考点门前,心急如焚的母亲情急之下下跪央求工作人员通融,但是未能获许。最终考生未能参加考试。
                  高考落幕,这场因迟到引发的“下跪求情风波”并未结束。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
            • 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我做高富帅,高在学识,富在精神,帅在行动”“我做白富美,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挂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丹青学园的这两条横幅走红微博。
                  丹青学园的横幅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校园话题。去年梅雨季节,天天下雨,很多学生心情压抑。学园挂起了“没有过不去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晴天”的横幅,在浙大校园论坛CC98上得到好评。还有去年浙大开学,“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华,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这两条横幅,就曾引发微博网友疯狂转发,大多数人觉得横幅清新文艺有内涵。
              (1)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就第一段中两幅横幅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0.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某地。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就此现象谈你的一个观点。(不超过30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