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填入《梦回》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 2.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 3.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B.《秋水》选自《庄子》。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多用寓言。庄子,名周,战国人,古代著作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全诗运用了屈原创立的“楚辞”这一诗体。

              D.【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 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 ______________。

              (2)简析首联的作用。

            • 5.

              不少唐诗最后一句有“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艺术特点。下面四首诗中,没有这个特点的一首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6.

              下列有关文艺理论知识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就诗歌欣赏提出了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时,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B.“缘景明情”是指鉴赏诗歌中,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 ,除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外,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C.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情选词,按词定韵。作者用什么样的韵脚,对诗的感情基调影响较大。一般说来,韵字开口度越大者,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开口度小、音阻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选用细微而短促的入声韵,而且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大多属于开口度极小的齿音,念来具有轻细而凄凉的感觉。
              D.赋以铺叙、描写较多为其特色,这在长篇大赋里表现得最明显。大赋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辞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司马相如的《子虚》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 7.

              将下面四句诗,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内容各吟一句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________。”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________。”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________。”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________。”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①金樽斟酒月满轮            ②手举金樽带月吞

                         ③圆月跌入金樽内            ④一轮圆月照金樽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创作高峰的标志是四大悲剧,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B.词是兴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文学式样,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念奴娇”、“醉花阴”、“永遇乐”等。词按字数分为长调、中调和小令。
              C.杂剧是宋金时期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和末本两种,结构一般由四折或五折构成。
              D.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有“苏辛”,“苏”是苏轼,“辛”是辛弃疾。豪放词题材广阔,境界宏大。
            • 9.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A.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的词牌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标题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B.《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作之一,极力表现诗人哀伤迷惘的情绪,但诗歌风格飘逸清丽,哀而不伤,将新月派诗人提出的“三美论”发挥到极致。
              C.艾青被称为“中国诗坛泰斗”。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以澎湃的激情赞美了像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并借此诅咒了那个黑暗的世界。
              D.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