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C.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D.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其中许多人物传记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杰作,如《张衡传》等。
            • 2.
              下列填入《梦回》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_______,水寒更有未眠鸥。

              A.玉簪花落野塘香   
              B.碧云望断空回首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深夜无风莲叶响
            • 3.

              “香菱学诗”是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1)黛玉说得“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指的是____诗的____、___两联。

              (2)“王摩诘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这样算起来至少有三百多首诗了,读到这里会让我们联想起哪句谚语或俗语?请结合故事情节谈谈香菱学诗对你自己写作的启示?

            • 4.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 5.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B.《秋水》选自《庄子》。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多用寓言。庄子,名周,战国人,古代著作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全诗运用了屈原创立的“楚辞”这一诗体。

              D.【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 6.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甲】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一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释】: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 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篇一律(老生常谈)
              B.掺和(融合)
              C.精髓(精神)
              D.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 7.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 ______________。

              (2)简析首联的作用。

            • 8.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诗。
              (2) (1)简析首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句的?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甲】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柞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一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撇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降雨是从哪儿来的呢?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  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 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画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篇一律(老生常谈)
              B.掺和(融合)
              C.精髓(精神)
              D.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 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起于隋唐,盛于宋,又叫诗余、曲子词。按照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B.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人尊称其荀卿,先秦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荀子》,为荀子与其门人所著。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定胜天”。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谥“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