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是陶渊明在《咏荆轲》中评价荆轲的话,表达了他对荆轲的敬仰之情。
              B.《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C.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谓,“鄙人”、“不才”、“足下”、“竖子”、“舍下”、“仆”、“愚”都属于谦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的国别体史书。
            • 2.

              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记》,四冠乡举。绍兴十五年廷对,考官定其级在三,迨进御,上擢为第一,授镇江军签判。是冬,入省为正字。明年,迁秘书郎兼普安、恩平两王府教授,迁著作佐郎。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义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己,风言者媒蘖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检详枢密院文字兼玉牒检讨官。使金还,除权工部侍郎,俄兼吏部、兼侍讲。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起居郎王佐讼其冤,亦坐绌。起知信州,未久,复请祠禄。孝宗受禅,念旧学,命知漳州,为谏议大夫王大宝所格。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彦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诏询唐太宗所问魏征德仁功利优劣,章上疏谆复,且言:“太宗问徵在贞观十六年,陛下宅天命十载于兹,原益加意,将越商、周,绍唐、虞矣,太宗非难到也。”进权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以赐,俾安职。章力告归,以显谟阁学士食祠禄

              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旋遣阁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节选自《宋史·刘章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B.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C.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D.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 3.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_,它和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 4.

              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风骚”,“风”指《国风》,“骚”指《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朔,指的是农历每月月末。农历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代表作。

              D.山南水北谓之阴,山北水南谓之阳。 如《愚公移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中的“汉阴”指汉水北面。
            • 6.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这副对联说的是( )

              A.文天祥       
              B.杜甫       
              C.苏轼       
              D.陆游 
            • 7.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茶馆》中“莫谈国事”的纸条是王利发在改良过程中唯一没有清除的布置,一是因为在黑暗统治下,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二是因为王利发胆小怕事,中庸屈从。 
              B.《故乡》记述了“我”回故乡的经历,文中描绘了闰土所说的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等事,目的是为了说明乡村景色优美和人们生活闲适。 
              C.《子夜》中的四小姐吴蕙芳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受着《太上感应篇》的熏陶,受到“金童玉女”封建伦理纲常的教诲;穿着透露的是乡村的土风俗,也是封建卫道士的道服。 
              D.《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时,第一强调立意,不能以词害意;第二强调学诗要循序渐进,先学王维、李白、杜甫,再学陶渊明等魏晋六朝人物。 
              E.哈姆雷特装疯,一方面可以躲过克劳狄斯的耳目,等待时机,并借此试探对方;一方面也是他在复仇和变革的途径中陷入紧张、痛苦、深刻的思考的外在表现。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 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 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 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 《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 工部侍郎,除 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 胡晋臣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B.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C.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D.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 9.

              下列有关文艺理论知识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就诗歌欣赏提出了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时,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B.“缘景明情”是指鉴赏诗歌中,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 ,除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外,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C.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情选词,按词定韵。作者用什么样的韵脚,对诗的感情基调影响较大。一般说来,韵字开口度越大者,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开口度小、音阻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选用细微而短促的入声韵,而且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大多属于开口度极小的齿音,念来具有轻细而凄凉的感觉。
              D.赋以铺叙、描写较多为其特色,这在长篇大赋里表现得最明显。大赋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辞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司马相如的《子虚》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分别写出空缺处的人物姓名并简要分析A此时的心理。(4分)

                贾母为庆 A 十五岁生日唱戏摆酒, A 知老人素喜热闹戏文,点了两出热闹戏。 B 起初道:“只好点这些戏。”后 A 仔细解说韵律唱词,并念出其中词句, B 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赞其无书不知。此时 C 却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A                      B                        C                    

              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