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原,令顺民心。"故论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 解释下列字词。

              ①称_______________; ②服_____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______;

              ④卑_______________; ⑤信_______________; ⑥与_______________;

              ⑦小_______________; ⑧将_______________;

              (2) 古代文学常识填空。
              ⑴古代农历纪日中,一些日子有特定说法,每月初一为___①___,十五为___②___,十六位___③___,每月的最后一天为___④___
              ⑵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___⑤___的倡导者,宋代___⑥______⑦___为“文起八代之衰”。

              ⑶《史记》共130篇,包括___⑧___、三十世家、___⑨______⑩___、八书。(填“数目+体例”)

            • 2.

              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的上片用倒叙的写法,先点出景,再交代观景的人;先写梦醒再写梦中。除了首句写景,其余各句都在抒情。
              B.《踏莎行(候馆梅残)》写的是闺中思妇的感受。开头点明时令、地点,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片初春景色。下片写行人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居者一定相同。
              C.《苏幕遮》范仲淹在上片融情入景,下片就顺着景物所构成的意境抒情,而且还进一步刻画作者本人的形象。
              D.《八声甘州》是作者暮秋所作,上片一幅秋江雨景,下片由景入情,怀乡之情强烈迫切,但又有难言之隐,接着又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盼望自己回家。感情曲折,文笔变化,达难达之情。
            •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课文叙述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和欢三个故事。
              B.苏轼北宋(朝代)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C.辛弃疾,宋(朝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开创了豪放派。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代)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是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愁家恨,词风是凄恻哀婉。《声声慢》写于南渡前,《醉花阴》写于南渡后。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时期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诗歌风貌。其代表诗人是曹操、曹植、王粲、徐干、刘桢、陈琳等“建安七子”。

              B.东晋的代表诗人是陶渊明和谢朓。前者开创田园诗,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后者热衷于山水,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

              C.“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开始冲破绮靡诗风牢笼。他们继承南朝诗歌的形式美,倡导新乐府诗,大大拓展了唐代诗歌的题材。

              D.晚唐诗坛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诗人为代表。李商隐的“无题诗”典雅华丽、哀艳绵渺,杜牧的诗以七绝最为有名,而温庭筠更有“绮才艳骨”。
            • 5.

              《秋水》选自《               》,是先秦                  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B.宸翰,指皇帝的笔迹。宸:北宸,即北极星,代指皇帝。翰:墨迹、书法。

              C.待漏,旧时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刻。

              D.三从四德是对古代女子的约束,是“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7.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图成,母视之而欢。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B.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C.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D.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 8.

              下列句中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诗经》,这里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B.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性恶论”的人性观以及“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强调“制天命而用之”。

              B.词兴于隋唐时,盛于两宋,是旧体诗歌的重要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另有近体乐府、长短句、乐章、诗余等别称。

              C.《临川先生文集》、《柳河东集》和《昌黎先生文集》均是以作者的籍贯命名其文集。

              D.“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 10.

              《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三个不是( )


              A.《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太虚幻境》

              B.《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良缘》

              C.《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太虚幻境》

              D.《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