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于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崔颢的《黄鹤楼》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抒发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而尾联写江上的烟波浩渺,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B.王维的《渭川田家》运用反衬手法,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
              C.《种树郭橐驼传》作者把郭橐驼与其他种植者对比来写,其实是在批判部分种树者的毁树行为。

              D.《童区寄传》一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童寄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
              E.《苏武传》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表现苏武对李陵投降匈奴的鄙视。
            • 2.

              《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三个不是( )


              A.《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太虚幻境》

              B.《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良缘》

              C.《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太虚幻境》

              D.《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
            • 3.

              题铁门关楼

              岑参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

              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注】铁门关,位于古丝绸之路中线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西北。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题”是“题材”的意思,表示这首诗以铁门关楼为题材。
              B.“极目”写出诗人用尽目力远望的神态,“少行客”表现出铁门关的荒凉。
              C.“终日”是整天的意思,“终日对石壁”,写出铁门关小吏的执着与坚忍。
              D.第五、六句用工整的对仗句,写出铁门关前道路的高险、弯曲和狭窄。
              E.岑参,著名边塞诗人。此诗体现了其诗气势宏伟、苍凉悲慨的风格。
            • 4.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注】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 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兵临渭水,司徒王朗在曹真面前夸下海口,称可说服诸葛亮投降,结果在阵前反被诸葛亮一席话说得自刎而死。
              B.《阿Q正传》中阿Q头上的癞疤受到未庄闲人的嘲笑,他便用言语报复,导致双方开打,阿Q打不过对方,心里就说“儿子打老子”,这是精神胜利法的表现。
              C.《家》中觉慧因参加了针对士兵打学生而举行的示威游行,被囚禁在家里,恰好在梅林里碰见了丫头鸣凤,双方有了一次互诉衷肠的机会。
              D.《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嗜财如命,他至死都不愿意把财富交给女儿管理,可女儿最终还是继承了他的遗产,这是对他的绝妙讽刺。
              E.《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相持许久,他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既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自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