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 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从:使……跟从

              B.大王诚能出 数万斤金          捐:捐赠          

              C.见楚使, 惊曰                 详:通“佯”,假装

              D.以恶草具进楚使              更:换
            •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菲菲其弥章  岁亦莫止    
              B.箱帘六七十  犹可说也

              C.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D.屈心而抑志兮  登即相许和
            • 3.

              高定子,字瞻叔。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前是,酒酤贷秫于商人,定子给钱以籴,且宽 榷酤,民以为便。麻菽旧有征,定子悉弛之。会水潦洊饥,贫民竞诉无所于籴,定子曰:“女毋忧,女 持钱往常所籴家以俟。” 乃发县廪给诸富家,俾以时价粜,至秋而偿,须臾米溢于市。邻邑有争田十余年不决,部使者以 定子,定子察知伪为 质剂,其人不伏。定子曰:“嘉定 改元诏三月始至县,安得有嘉定元年正月文书邪?”两造遂决。四川总领所辟主管文字,同幕有以趣办为能迫促诸郡者,定子白使者斥去之。总领所治利州,倚酒榷以佐军用,吏奸盘错,定子躬自究诘,酒政遂平。 制置使郑损强愎自用,误谓总领所擅十一州小会子之利,奏请废之,令下,民疑而罢市。定子力争,乃得存其半。损又欲增总领所 盐课,取旧贷军费,定子辨其颠末,损乃释然。 顷之,召入奏事,吏民追送,莫不流涕;邻郡闻定子至,焚香夹道,举手加额曰:“微公,吾属涂炭久矣。”定子之未去郡也,伯兄上印而归,了翁亦至自靖州, 定子于绵,定子为筑棣鄂堂,饮酒赋诗为乐,一时以为美谈。入对,极言时敝。时史弥远执国柄久,故有曰:“陛下优礼元勋,俾得以弛繁机而养静寿,朝廷得以新百度而革因循,不亦善乎?”既对,人为定子 之,定子曰:“乖逢得丧,是有命焉,吾得尽言,乃报君职分也。” 弥远没,言之者纷然,识者谓定子先事有言,视诸人为难。 寻兼权参知政事。因请致仕,不许,力辞,退居吴中,深衣大带,日以著述自娱。以资政殿学士转一官致仕,卒,赠少保。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 持钱往常所籴家以     第:只管

              B.部使者以 定子 属:通“嘱”,告诫

              C.定子于绵 过:拜访

              D.人为定子 之 危:担心


            • 4.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孙圉 于晋  聘:访问,出使
              B.又能上下 于鬼神  说:通“悦”,使愉快,取悦
              C.以戒不 者也  虞:欺骗
              D.龟足以宪 否  臧:善,好
            • 5.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________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________?”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________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________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给下列句子加入恰当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醉________犯之者

              ②所忧何________

              ③吾君欲________树木之故

              ④________可乎

              (3) 下列选项中分别直接表现景公“以私恚害公法”和晏子正直、爱民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 之      内:接纳
              B.君树槐 令  县:通“悬”悬挂
              C.刑杀不     称:合适
              D.威严 乎君  拟:与……相比
            • 6.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3) 选出画线字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 )


              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③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意气勤勤恳恳  ⑤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4) 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5) 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 焉  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 《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仆 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
            • 7.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然今卒困于此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乃持项王头视鲁
            • 8.

              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景翳翳以将入
              B.命途多舛
              C.此小大之辩也
              D.而征一国者
            • 9.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帝乡不可    期:日期         而刘夙 疾病   婴:绕

              B.犹蒙 育       矜:怜惜          诏书切        峻:严峻

              C.舅 母志       夺:强行改变    慈父 见背       见背:背叛我

              D.酌贪泉而觉     爽:差错         小知不及大   知:通“智”智慧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二)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选自《庄子集释》,有删改)

              (1)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依乎 天理                  天理: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B.臣以神 遇                 遇:会合,接触
              C.此木以 不材得终其天年       不材:不成材
              D.弟子 之                 志:志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