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 也    疾:快,强     
              B.木直 绳    中:中间

              C.心一也        用:因为     
              D.非能 也     水:游水
            • 2.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表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 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夜 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C.越国以 远                    鄙:远地
              D.秦以利晋                    阙:侵损
            • 3.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检查
              B.顺风而呼,声非加 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D.作《师说》以 之                      贻:赠送
            • 4.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乎!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 下列对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 享有
              B.洗盏 酌              重新
              C.履巉岩, 蒙茸          拨开   
              D.掠予舟而 西也          向西
            • 5.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不得已。修橹(古代攻城用的四轮兵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敌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上 伐谋  兵:战略。
              B.距 ,又三月而后已  堙:土丘。
              C.辅周则国必强,辅 则国必弱  隙:昏庸的国君。
              D.则能战之  敌:匹敌、相等。
            • 6.

              3.下列词语的解释,只有一项错误的是

              A.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辞服:拒绝            以此诟远        诟:诽谤             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古代祭品,一猪一羊一牛

              B.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外无待而犹死守  待:等待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从事:属官

              C.从而尤之               尤:怪罪            其讲之精矣      讲:谋划          士卒仅万人             仅:只有

              D.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忽视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抽矢射佛寺浮图         浮图:佛教僧侣
            • 7.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写阿房宫规模宏大的一项是( )
              (3) 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      一:统一       
              B.骊山北 而西折     构:建造
              C.不 何虹     霁:下雨或下雪前        
              D.而气候不     齐:相同
            • 8.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注:连车满载),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分别表现孔奋“孝谨”与“清平”的一组是( )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歆 之 称:夸赞,称美
              B.财货连毂, 竟川泽 弥:满
              C.乃 其妻子,欲以为质 执:捉,抓
              D.为政明断, 善疾非 甄:辨别
            • 9.

                 余年五十有八,历郡守十有五人。其间贤者,记其大概于此。

                 长洲为苏首县,令长不由以擢,则由以败。而败者恒多,岂风土使之然耶!其善如宋王公元之,余得见者余公一人而已。公名金,字贡之,成都人。为进士,居京师。谨厚温雅,人称为余君子。成化五年抵任,群吏以其儒者,颇易之,作奸如故。公以理教戒,者居半,因稍加惩艾,即皆改行焉。县民素多讦,公不设钩距,一以公议裁决,略无于其间。讦者谓公不可欺,亦不可犯,稍稍去。或有强愎自愆于理者,则往往诣府司已上官,上官辄谕之曰:“汝自有贤令,不须至我也。”其人竞自解散。数月间,吏民帖伏。

                 前令玩灾横敛,民多亡。闻公之政,渐次归。复如徭役、丁夫之类,累年为下人所卖,率皆颠倒,因置手籍点视,始得其平。县多富人饵县官,公略不假辞色,至罚之不少贷,因以敛迹。郡中权豪棋布,请托无虚日,公一切谢绝,曰:“吾宁不作官,决不能受其使令也。”县当要冲,而繁华甲天下,达官贵使过者,旁午纷杂,旧例必设宴迎劳,公皆罢去,鱼肉一饭,欢然而别。其子弟随侍者,训饬防范甚严,不得辄至中门。一日,见几上有纸画数幅,盖其子购之于吴县界中者,悉取焚之,终不留也。夫人洪氏在县几五年,惟织纴供公之裳服,机杼之声时闻于外,虽同寮吏卒皆不得其面。其化于家者如此。

                 十年,公与吴令雍泰同征,皆为御史,雍留北台,公补南台。或言其为所挤,公袒如也。公今为陕西按察副使,吴民思之不已。尸而祝之,尚在他日也。

              (选自王铸《寓圃杂记》,有删改)

              (1) 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善如宋王公元之 数:列举
              B.者居半 率:带领
              C.稍稍 去 引:退却
              D.民多 亡 逋:逃亡
            • 10.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选自《元史·董文炳传》)

              (1)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教子   笃:专注

              B.不忍视也义:仁义

              C.令敢隐实者诛, 其家籍:抄没

              D.或谗之府,府欲 害之   中:诬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