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几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①在孔子看来,作为地方长官管理一个地区,应该依次完成那些任务。
              ②老子的执政观与孔子有何差异?请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对老子与孔子的执政观予以评析。
            • 2.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翻译下列句子。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2) 从《氓》中找出2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3)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                               的性格。
              (4)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                  ,流露出来的感情                     ,决绝而不留恋。
              (5)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                                的性格特点。
              (6) 《氓》中女主人公在讲到婚后“氓”的行为变化的时候,怨愤地责骂他:                                                
              (7) 《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8) 《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9) 《氓》中, “                                        ”以比兴的手法表现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而用比兴手法写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的句子是:                                                
            • 3.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 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B.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C.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D.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轻财重士,颇得人心。浙东平定后,文帝将麾下的许多士兵分配给子高,子高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②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3)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③犹犬羊之鞟。
              注解:①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采;②史,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③鞟(kuò),指去毛的兽皮,即革。
              (1)出自上述材料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
              (2)儒家所推崇的君子风范是怎样的?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
              ______
            • 6.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 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图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______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3)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 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德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再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 周语上》载历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勃”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 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德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演说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补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的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现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1)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 8.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 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继, 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 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取材于《旧唐书》)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穆宗政 僻:荒僻
              B.公权忠言 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 属:接连
              D.缄如故 縢:绳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我佛寺见卿笔迹 乃令公权题殿壁
              B.此浣濯三矣 不得公权手笔
              C.卿言事有诤臣风采 谏议知制诰
              D.勋戚家碑板 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
              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
              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
              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 9.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