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原,令顺民心。"故论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 解释下列字词。

              ①称_______________; ②服_____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______;

              ④卑_______________; ⑤信_______________; ⑥与_______________;

              ⑦小_______________; ⑧将_______________;

              (2) 古代文学常识填空。
              ⑴古代农历纪日中,一些日子有特定说法,每月初一为___①___,十五为___②___,十六位___③___,每月的最后一天为___④___
              ⑵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___⑤___的倡导者,宋代___⑥______⑦___为“文起八代之衰”。

              ⑶《史记》共130篇,包括___⑧___、三十世家、___⑨______⑩___、八书。(填“数目+体例”)

            • 2.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①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通道:不变的惯例。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普以为请( ) (2)刑赏天下之刑赏( ) (3)岂得以喜怒之( ) (4)得俞允(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2)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 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 下列语句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B.而后乃今 风      培:凭借。
              C. 榆枋而止        抢:触、碰。
              D.而 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2) 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知 几千里也    ② 远而无所至极邪
              B.①抟扶摇 上者九万里    ②我决起
              C.①则芥 之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①海运 将徙于南冥     ②时 不至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4)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4.
              甲: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乙: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从政者 而  殆:危险。
              B.使子路问 焉  津:渡口。
              C.而谁以 之  易:交换。
              D.耰而不  辍:停止。
              (2)选出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①楚狂接舆歌 过孔子曰    ②趋 辟之
              B.①是鲁孔丘    ②丘不 易也
              C.①何德 衰    ②不得与
              D.①而谁 易之    ②子路行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从孔子车旁经过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5.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

              (1)越国以                   

              (2)焉用亡郑以               

              (3)且君尝晋君赐矣             

              (4)又欲其西封               

              (5)夫人之力不及此              

              (6)人之力而敝之               

            • 6.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险衅,夙遭闵凶       介词,因为

              B. 而刘夙疾病                 被……缠绕

              C. 九岁不行                       不可以

              D.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清明的教化

              【小题2】对《陈情表》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就被迫改嫁,李密是由祖母抚养成人的。

              B. 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C. 李密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愿望,又表达了对晋武帝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忠心。

              D. 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召,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的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最终让君王收回成命。

              【小题3】下列句子用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B.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C.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D.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