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

              (1)南乡子:词牌名。

              (2)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3)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1) “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的哪联诗句?此句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①化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哪一句与本词赞美的是同一历史人物?本词中,词人通过赞美历史人物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 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 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楚水吴山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三、四两句与王维《渭城曲》中的哪两句诗意相似?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德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再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 周语上》载历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勃”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 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德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演说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补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的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现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1)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 5.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诗。
              (2) (1)简析首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句的?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