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 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 下列选项对文中划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 下列选项中和对选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等哭, 归营                     舆:抬着
              B.单于使使晓武, 论虞常             会:共同
              C.乃 武置大窖中                     幽:幽禁
              D.武能网纺缴, 弓弩                 檠:制作
            • 2.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翻译下列句子。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2) 从《氓》中找出2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3)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                               的性格。
              (4)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                  ,流露出来的感情                     ,决绝而不留恋。
              (5)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                                的性格特点。
              (6) 《氓》中女主人公在讲到婚后“氓”的行为变化的时候,怨愤地责骂他:                                                
              (7) 《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8) 《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9) 《氓》中, “                                        ”以比兴的手法表现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而用比兴手法写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的句子是:                                                
            • 3.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不得已。修橹(古代攻城用的四轮兵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敌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上 伐谋  兵:战略。
              B.距 ,又三月而后已  堙:土丘。
              C.辅周则国必强,辅 则国必弱  隙:昏庸的国君。
              D.则能战之  敌:匹敌、相等。
            • 4.

              养 才

              苏 洵

              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疏隽傲诞,不事绳检,往往冒法律,触刑禁,叫号欢呼,以发其一时之乐而不顾其祸。嗜利酗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 不去?奈何以朴樕小道加诸其上哉?夫其不肯规规以事礼法,而必自纵以为此者,乃上之人之过也。
                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 之以禄,重之以恩,责之以措置天下之务,而 其平居自纵之心,故不待放恣而后为乐。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今我绳之以法,亦已急矣。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则彼有北走胡、南走越耳。噫!无事之时既不能养,及其不幸一旦有边境之患,繁乱难治之事而后优诏以召之,丰爵重禄以结之,则彼已憾矣。夫彼固非纯忠者也,又安肯默然于穷困无用之地而已耶?
                周公之时,天下号为至 ,四夷已臣服,卿大夫士已称职。当是时,虽有奇杰无所复用,而其礼法风俗尤复细密,举朝廷与四海之人无不遵蹈,而其八议之中犹有曰“议能者”。况当今天下未甚至治,四夷未尽臣服,卿大夫士未皆称职,礼法风俗又非细密如周之盛时,而奇杰之士,复有困于簿书、米盐间者,则反可不议其能而恕之乎?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
                或曰:“奇杰之士有过得以免,则天下之人孰不自谓奇杰而欲免其过者?是终亦溃法乱教耳。” 曰:“是,则然矣。然而奇杰之所为,必挺然出于众人之上,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晓天下,俾得以赎其过。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而责其成绩,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而真奇杰者出矣。”(节选自《苏洵文集》)
                [注] ①朴樕:小木,喻凡庸之才。②上之人:高位之人。③八议:指朝议。④贳(shì):赦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何 不去  病:弊病                 
              B.之以禄  厚:优厚
              C.而 其平居自纵之心 易:改变         
              D.天下号为至 治   治:太平
            • 5.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泾:直
              B.于是焉河伯始 其面目   旋:掉转,这里指改变
              C.闻道百,以为莫己 者 若:像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矣 殆:危险
            • 6.
              田丰字元皓,钜鹿人。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少丧亲,居丧尽哀,日月虽过,笑不至矧。博览多识,名重州党。初辟太尉府, 茂才,迁侍御史。阉宦擅朝,英贤被害,丰乃弃官归家。袁绍起义, 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以为别驾。劝绍迎天子,绍不纳。绍后用丰谋,以平公孙瓒。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 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 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逢纪惮丰亮直,数谗之于绍,绍遂忌丰。绍军之败也,土崩奔北,师徒略尽,军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绍谓逢纪曰:“冀州人闻吾军败,皆当念吾,惟田别驾前谏止吾, 众不同,吾亦惭见之。”纪复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 言之中也。”绍于是有害丰之意。初,太祖闻丰不从戎,喜曰:“绍必败矣。”及绍奔遁,复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 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 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 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孙盛③曰:观田丰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伯王之业隆臣奉暗后④则覆亡之祸至。存亡荣辱,常必由兹。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夫诸侯之臣,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六》,有删改)【注】①翮(shěn),齿龈。②逢纪,东汉末年河北霸主袁绍的谋臣。③孙盛,晋代历史学家。④后,君主,诸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初 太尉府,举茂才 辟:征召


              B.绍 以子疾,不许  辞:告诉


              C.外结英雄,内修农战    :修整


              D.不及二年,可坐 也  克:攻克


            • 7.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注]①浼(měi):玷污。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句“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 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 俗也 拔:拔除

              C.远 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 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 8.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

                  天启间,逆奄窃国,是时有《百官图》《邪党录》,依之以尽杀朝廷之士,所谓东林党人也。其间侍从之臣,杨、左以外,宜兴少保陈公为魁。崇祯末,阮大铖作《蝗蝻录》,以复社名士填之,谓是东林后劲,欲依之以尽杀天下之清流,其间定生先生为之魁。讫今四十年,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天子开明史局,根括天下藏书,于是东林党籍稍稍复出,而先生父子皎然,与日月争光,可不谓之荣耶!

                  先生讳贞慧,字定生。陈氏为止斋之后,由永嘉徙宜兴,遂为望族。父讳于廷,仕至左都御史,赠少保。少保四子,长贞贻,有文名而夭。先生幼而奇杰,少保丧其才子,居郁郁不乐,顾先生在侧,曰:“赖有此耳!”弱冠补弟子员,廪于学宫。侍少保宦游南北,凡朝政之缺失,君子小人之消失,口谈笔记,皆出经生闻见之外。居家孝谨,庭闱之内,无疾言色。念长兄之才,恐其遂至沦没,因梓行其书。少保没,同邑故相生前睚眦修怨其孤,有取子毁室之虞,先生榰定良苦。故相知不可以力屈也,好言慰藉之,先生落落如故。

                  国亡之后,残山剩水,无不戚戚可念。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余年。先生即甚贫乎,而遗民故老时时犹向阳羡山中一问生死,流连痛饮,惊离吊往,恍然如月泉吟社也。生于万历甲辰十二月九日,卒于顺治丙申五月十九日,年五十三。长子维崧以先生卒后六年十一月葬于亳村新阡,又后十有八年,从京师币寄余,求铭幽石。维崧以博学宏儒征入史局,天下方藉以发潜德之幽光,而况于其先公乎!乃不惮数千里之远,下讯草野,其亦司马子长征于夏无且之意欤?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

                  【注】  ①止斋:陈傅良的号。陈傅良,南宋著名学者,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②榰(zhī):支撑。③月泉吟社:元初宋遗民所创立的遗民诗社。④司马子长征于夏无且: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夏无且是秦王嬴政的侍医,荆轲行刺秦王时在场,公孙季功等与夏无且有交往,详知此事,然后告诉了司马迁。

              (1)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 郁郁不乐  恒:经常
              B.无疾言 色  遽:慌张
              C.有取子毁室之   虞:欺骗
              D.从京师 币寄余  函:邮寄
            • 9.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选自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 与        过:过错

              B.陈力 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C.既来之,则 之      安:使……安定

              D.岂 孔子知之        徒:只是
            • 10.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与例句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A.虽 之以严刑  董:督责。
              B.奔车朽索,其可 乎  忽:轻视、怠慢。
              C.则思谦冲以自   牧:约束。
              D.聪明之耳目  役:放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