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2.
              指出下列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B.我在水族馆里看到蓑鲉,竖起的背刺和层层交叠的鳍叶使它有若非洲部落的酋长,蓑鲉身上有序地排布着斑点和条纹,像一张藏宝地图那样暗怀不为人知的玄机。
              C.鳞环叠合在一起,振动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它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
              D.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
            • 3.

              同学们,本期学习中,《记念刘和珍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是一副关于鲁迅的对联,已给出上联,请你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判断下面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

              上联:先生竟去矣!何堪千万青年,彷徨呐喊!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伟人归来兮,谁怜华夏山河,朝花野草
              B.中国其醒乎?谁怜华夏山河,朝花野草
              C.中国其醒乎?谁怜半壁山河,野草朝花
              D.伟人归来兮,谁怜半壁山河,野草朝花
            • 4.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__”。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题签)的(yíng)等。对联的写,往往注重其(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丰富,平仄协调,(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也有个别仄声字入阴平、阳平的。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对联或(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 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在文中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A.秋 (rěn)冬祥 意
              B.(jùn)刻     锒锒上口
              C.言简意 (gāi)   写       
              D.楹(yíng)联    齿颊留香
            • 5. 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 6. “青枫江上秋帆远”“机中锦字论长恨”“沧海客归珠有泪”“关城树色催寒近”分别为四首诗中的对仗句的上句,选出其下句依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楼上花枝笑独眠/白帝城边古木疏/御苑砧声向晚多/草台人去骨遗香
              B.御苑砧声向晚多/草台人去骨遗香/白帝城边古木疏/楼上花枝笑独眠
              C.御苑砧声向晚多/白帝城边古木疏/枝上花枝笑独眠/草台人去骨遗香
              D.白帝城边古木疏/楼上花枝笑独眠/草台人去骨遗香/御苑砧声向晚多
            • 7. 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C.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 8.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 9. 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 10.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