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父祚,为郡小吏,有心计。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

              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宋初,进位司空。乾德二年,为太子太保。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日,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颇吝啬。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谒。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祚曰:“此豚犬尔,勿烦诸君起。”溥讽祚求致政,祚意朝廷未之许也,既得请,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举大梃将击之,亲戚劝谕乃止。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风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B. 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C. 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D. 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并称“三师”,负责教习和辅佐太子。

              B.中谢,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C.豚犬,用以谦称自己的儿子。还可以谦称为犬子、小儿等。

              D.致政,指古代官员上书请求做官,即步入仕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溥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周祖记下勾结逆贼的官员的名字,打算审问他们,王溥劝说周祖烧了名单,安定人心。

              B. 王溥深受君主信任。周祖病重时还要授予王溥官职,世宗因李崧与契丹勾结欲治其罪,王溥劝说后,赠给李崧官职。

              C.王溥为人孝顺。王溥为父守丧未满三年就被朝廷重新起用,他多次请求服完丧期,触怒了世宗,多亏范质解救了他。

              D.王溥仕途顺遂。王溥考中进士甲科进入仕途,一路升迁,宋以后,做了宰相,三次升迁一品官职,近世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

              ② 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

            • 2.

              陈平佐汉,志见社肉;李斯亡秦,兆端厕鼠。推微知著,固智士之相机;搜间传神,亦文家之妙用也。但必得其神志所在,则知图画名家,颊上妙于增毫。苟徒慕前人文辞之佳强寻猥琐以求其似则如见桃花而有悟遂取桃花作饭其中岂复有神妙哉!

              (节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删改)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 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书同文”的建议,把 ____作为统一书体。

              (3) 这段材料谈细节描写,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 ​                          

            • 3.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

              A.“量移”,古代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安置。文中即有此意。

              B.“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中“朔”是农历每月最末一日之意。与之相对,“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日。

              C.古代有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椁”的尺寸、重量等显示死者的地位,“棺”通常为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也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椁”就是套在棺外的大棺。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乞闲”、“乞身”、“乞归”、“乞休”、“乞免”等均指官员自请退职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

              A.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气度才学不凡,深受皇帝器重,且天性孝顺,士人们都赞美他。家学渊源深厚的王守仁在弘治十二年考取了进士。

              B.王守仁宽厚仁德,优恤士兵。张忠、许泰等故意纵容京兵侵犯王守仁,但他不为所动,对京兵更优厚,最终感化了京兵,从此再也没有为难他的人。

              C.王守仁病重后上书请求离职回乡养老,并亲自推荐了林富代己职,还没有等到世宗的批复就回家了,他是在归途中去世的。

              D.王守仁身谪贵州,悟道龙场。他认为穷究事物原理以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这就是“道”之所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②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

                    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宣德五年五月 廷臣九人为知府 简:选拔        
              B. 咸获 苏息 苏息:死而复生
              C. 一意拊 抚  循:抚慰安抚                       
              D. 人情大 扰:扰乱
              (2) 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

              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 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 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 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 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 5.

              周瑄,字廷玉,阳曲人。由乡举入国学。正统中,除刑部主事,善治狱。十三年员外郎。明年,帝北征。郎中当扈从者多托疾,瑄请行。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瑄虑其触热,三日决遣之殆尽。

                景泰元年,以尚书王直荐,超拜刑部右侍郎。久之,出振顺天、河间饥。未竣,而英宗复位。有司请召还。不听。复赐敕,令便宜处置。瑄遍历所部。大举荒政,先后振饥民二十六万五千,给牛种各万余,奏行利民八事。事竣还,明年转左。帝方任门达、逯杲,数兴大狱。瑄委曲开谕,多所救正,复饬诸郎毋避祸。以故移部定罪者,不至冤滥。官刑部久,属吏不敢欺。意主宽恕,不为深文。同佐部者安化孔文英,为御史时按黄岩妖言狱,当坐者三千人,皆白其诬,独械首从一人论罪。及是居部,与瑄并称长者。七年命瑄署掌工部事。

                瑄恬静淡荣利。成化改元,为侍郎十六年矣,始迁右都御史。督理南京粮储,捕惩作奸者数辈,宿弊为清。凤阳、淮、徐饥,以瑄言发廪四十万以振。久之,迁南京刑部尚书。令诸司事不须勘者,毋出五日。狱无滞囚。暑疫,悉遣轻系者,曰:“召汝则至。”囚欢呼去,无失期者。

              为尚书九载,屡疏乞休。久之乃得请。家无田园,卜居南京。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懿。

              (选自《明史·周瑄传》)

              (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B. 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C. 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D. 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除此之外,“擢”“ 拔”“ 调”都是表示官职的提升。
              B. 景泰为年号,自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为元狩,此后形成制度。
              C. 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D. 太子少保,是负责教习太子的官职,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都曾被封过这一头衔。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A. 在英宗复位的情况下,主管官员召周瑄回去,但是他却以自己还未尽到责任为理由,没有返回。
              B. 周瑄心系百姓,当凤阳等地遭受饥荒时,上奏发放粮食用以赈济,不久,升任为南京刑部尚书。
              C. 安化人孔文英在复审妖言案时,根据是非曲直,只将首犯和从犯各一人判罪,后与周瑄并称为长者。
              D. 有一年夏天发生瘟疫,周瑄释放被囚禁的所有犯人,并且随时召这些犯人回来,结果没有超过期限的。
            • 6.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 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 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 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 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 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 7.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无与世俯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于彼哉?

              (选自《王安石文集》)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

              (2) 写出“八司马”中两个人的名字。

                      

              (3) 概述作者对“八司马”高度评价的原因。

                                                             

            • 8.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1) 下列对文中画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B. “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 “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 “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 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 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 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D. 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 9.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 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D. 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 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 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 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进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 10.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 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 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 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 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 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