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
              A.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现在的北京,古称蓟。辽朝时为陪都,称燕京,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永乐年间才正式叫作北京,或称京师,经清延用到辛亥革命后。1928年,将北京改称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为首都,又改称北京。
              B.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汉将营”实指唐兵营,比如“汉皇重色思倾国”“汉家山东二百州”等。唐朝人仰慕大汉雄风,在文学创作中常常以汉称唐。
              C.“三边曙色动危旌”,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句意是边塞的曙光照耀着倾倒的旗帜,一片凄凉。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词,全然没有堆砌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
              E.尾联诗人连用两个典故,东汉时定远侯班超的“投笔从戎”,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缨”,描写抒情,淋漓尽致地阐释了“燕台一望客心惊”的景象。
            • 2.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 3.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 4.
              (多选题)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两项的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雍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E.“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