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至于碑的种类,到了后代,人们把凡是文字石刻,如碣、摩崖、墓志、经幢等,都包括到广义的碑的范围内。
              (取材于《谈制论形说碑碣》)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祀:“祭”使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示”部,再查六画。
              B、追:“溯”的意思是“往上推求或回想”。
              C、名其实:“符”不可以写作“副”。
              D、经:幢的读音为“chuáng”。
              (2)“材料一”最后一段“仅此两种”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3)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以前,碑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是实用性的。B、根据唐代的丧葬制度可知,碑的价值高于碣。
              C、南北朝时,碑文已不再用来纪念过去的人物。 D、现在人们所说的“碑”,可以泛指一切石刻。
              材料二
                   ①碑首是碑的最上部分。碑首中间为碑额,是雕刻碑名的地方。早期的碑首和碑面是连在一起的。唐时,碑首和碑面开始用两块石板刻好后装配而成。此时碑首的宽度、厚度都比碑身大,使雨雪等不致直接淋至碑身上部,对碑身起到了保护作用。
                   ②碑额下面,长方形的一段叫碑面,也称碑阳。其反面则称为碑阴。有些较厚的碑版,两边也相当宽阔,可以用来刻字,称为碑侧。一块由碑阳、碑阴、碑侧共同构成的碑版就是碑身。
                   ③碑文全篇都刻在碑阳上。碑阴一般刻有出资立碑人的姓名,题名款式包括官职、籍贯、姓名、字和出钱数。有的碑阴则刻有与碑面相关的文献,这一类碑阴文字,凡与碑面有关系的,除题名外,都称为“碑阴记”。还有许多碑,碑阴原来没有刻字,后人利用这块空白石面,或磨灭原来的碑阴文字,另外镌刻新的碑文。这种碑,其实两面都是碑面,无所谓碑阴了,但做著录时,还应以早先所刻为碑面,后代增刻为碑阴。
                   ④有些较厚的碑版,碑侧也常刻有题名。有的碑文过长,碑面刻不完,就在左侧续刻。但一些名碑的碑侧主要刻着螭龙花草图案,是石刻的艺术装饰。
                   ⑤有些碑碑身沉重,为防止其沉陷,人们就另刻一块长方形或方形的平面石板,刻成一个突起的槽,把碑石嵌入槽中,竖立在地上,这种底座就是碑座。
                   ⑥碑各部分的大小要根据碑身的尺寸来确定,目的是突出碑身的庄严高大。以碑座为例,常见的鳌座长度等于碑身宽度的两倍,高度为碑身高度的百分之四十五。
                   ⑦我国碑碣的历史,迄今已有两千年之久了。一些流传在世的碑碣及其拓本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而且,这些碑文多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所书,篆、隶、行、楷各种书体都有,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这些碑碣大多摹刻精良,神完气足,风格多样,是人们欣赏书法艺术、临习书法的范本。此外,古代的石碑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使碑刻成为书画俱佳的艺术品。
              (取材于《谈制论形说碑碣》)
              (4)根据“材料二”第③段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河北《礼器碑》碑阴题名“赵国邯郸宋镇元世二百”可知,此碑为赵国邯郸人宋镇(字元世)出二百钱捐助而立。
              B、考古发现,西汉人纪信的墓碑碑阳上有“唐立”字样,而碑阴刻有《记得碑始末》.由此可推知,此碑为唐人所立。
              C、河南《论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的碑阴为宋人刻写的《重刻记》,意味着此碑的碑阳文字已经不是北魏时的原刻了。
              D、少林寺翻修殿宇时,发现嵌在墙上的金代石刻《观世音画像碑》的背面,是唐代的《唐太宗教书碑》,按著录习惯,前者应为碑阳,后者应为碑阴。
              (5)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碑通常是由碑首、碑面、碑座共同构成的。 B、碑首的作用就是保护碑身不受雨雪侵害。
              C、碑阴可以刻字,也可以是无字的空白石面。 D、碑侧是用来题名以及雕刻装饰性花纹的。
              材料三
                  纪念碑是特定时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的安放场地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的场所往往能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让参观者感动、记忆,并受到某种精神感召,实现自我反省,以独特的方式达到纪念的目的。
                  我国纪念碑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为了纪念在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决定在北京建立纪念碑以纪念他们的不朽功绩。为此,特别成立了建设纪念碑的专门委员会,并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1951 年8 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将挑选的三种方案送呈市政府审查。时任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和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先生正在病中,他认为送呈的方案缺点甚多。于是在病床上写信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该方案)无论在整体形体上、台(碑座)的高度和开洞的做法上,与天安门及中华门的配合上,都有许多缺点。”他认为,天安门是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则是一座新的、同等重要的建筑。它们两个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象征性建筑。因此,两者不宜采用类似的形体,否则,二者不能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梁思成还在病床上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北京市政府接受了他的意见和方案,在纪念碑建设委员会进一步的设计下,完成了纪念碑的设计。纪念碑于1952 年正式动工,1958 年建设完成。建成的纪念碑碑首采用庑殿顶 【1】形式,碑身高大,用天然花岗石镶面。它坐落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中心,正如梁思成所设想的:“可以更好地与庞大、龙盘虎踞、横列着的天安门互相辉映,衬托出对方和自身的伟大。”
              (取材于《中国小品建筑十讲》)
              【注释】:【1】庞殿顶,一种中国古建筑层顶形式。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碑的文化价值。
              (7)如图为天安门与纪念碑的原方案和现方案的对比示意图,请结合此图与“材料二”、“材料三”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原方案的不足。
            •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主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 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米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象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    
              A.长时间水下工作                B.悬停作业
              C.自动驾驶                      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材料二
              “蛟龙”潜水世界关注
                  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4000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该报还评论,大洋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堪比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蛟龙”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7000米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中国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6500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号代表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人能力 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   D.深潜意图。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迅猛:“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
              B.载人:“载”读作za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相比
              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骞”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址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
              点。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等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确取舍,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搬套用。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理事,国际儒学相关学术文化团体,国际友人及中国各界代表7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摘自中新社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讲话》)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让整个世界都听到中国文化的声音。
              (新华社2013年12月31日报道《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材料三:
                   近些年来,《弟子规》一书大行其道,在各地学校、媒体中受到大肆追捧,成了读经热中最著名的文本。在我看来,《弟子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误读,丢失了源初儒家“当仁不让于师”的进取精神等很多珍贵而有活力的东西。《弟子规》或许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出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青年人在这种管束之下,有的不自觉地便驯致颓唐。”培训奴性十足的驯服工具,还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这是前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弟子规》只是一个例子。时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欣喜,但也正如一位教授所说,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
              (摘选自2014年10月18日《新民晚报》裴伟《小议<弟子规>》)材料四:
                   昨日,在上海长宁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教材的第一册与学生见面。
                 “两年来,编写组先后三次修改编写体例,十易其稿,诸多精通文史的高校学者、中小学优秀教师等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其中。”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长夏德元介绍说,系列教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形式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选文循序渐进,内容精挑细选,解说通俗易懂,兼顾《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经典古诗词篇章以及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文章。
              (2014年11月1日《文汇报》报道《上海推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材》)(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即继承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因为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B.在两则报道中,习近平主席都强调了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并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C.两则报道都提出当今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以解决当代面临的难题。
              D.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应是有选择性的继承,更应是有创造性的转化与发  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E.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外学者只有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这样才能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造福人类。
              (2)习近平主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侧重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侧重?
              (3)材料三中,作者对让孩子们读传统经典持什么态度?作者对时下的《弟子规》热提出非议,请联系习近平主席的主张,谈谈你的理解。
              (4)根据四则材料,你认为在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村前要冲之地立有牌坊,归来的游子远远望见,心神激荡。嫁女儿、娶媳妇、老人千古,都要从这里经过。祠堂更是村庄的核心,在此祭祖、行使宗族权力、举行公共活动。凡涉及全族利益和声誉时,宗族的凝聚力便会凸显。纵横交错的血脉之网,维系着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
                  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乡村社会,儒教统领与宗法结构合一,居处环境与自然、人文因素合一,包蕴了复杂的文化空间,长久支配了中国历史,迄夸仍然对国民文化心理产生影响,并对亚洲儒家文化图及国际华人世界发挥现实支配力,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是古村落。中国几十万个村庄,现在大概仅剩下三千到五千个古村落。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热潮中,乡村治理已经出现了规划管控无序、有新房无新村、千村一面等问题,迷失了自我。人们担忧“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正在农村重现,千姿百态的古村落将被当作垃圾清除。古村落是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和文化元素,从其储存的历史细节和记忆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根脉。如果古村落荡然无存,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承载体。
                  2003年至今,国家虽然评选出了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封闭破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村落却得不到重视。经费短缺等诸多原因导致古村落的保护刺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级机构自筹经费,组织入村调查,走出了保护的第一步--查家底。但之后的保护将更为艰难。专家为此提出了一个看似激进、实质有理的思路:政府发补贴,让原住民愿意住在古民居中,就是最好的保护。他们以生活的方式看护着、保护着古村落。
              (1)古村落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3)结合文本,说说该如何保护古村落。
            • 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 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 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进程的落后                    B.计算机的历史短
              C.汉字自身的特征                    D.技术条件不具备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            D.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
              材料二    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使用价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比西方早了10年。当外国电脑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唯独在出版领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大获全胜。
                我国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自主创新与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宝等相关文章)(3)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及其使用          B.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C.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          D.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世界
              (4)根据“材料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不属于技术难关的一项是    
              A.字模存贮                          B.汉字信息压缩
              C.文字变倍                          D.激光逐线扫描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凸:两个字书写的第一笔都是“|(竖)”。
              B.横亘:“亘”读音是“gèn”。
              C.存贮:“贮”读音是“zhù”。
              D.另辟蹊径:“辟”也可以写成“僻”。
              材料三    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 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 数典忘祖。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选与中国文化》)(6)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印刷术                            B.研究思想
              C.四大发明                          D.算法的数学
              (7)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8)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篇巨制:著述                    B.源远流长:水流
              C.自强不息:停止                    D.数典忘祖:经典。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国家汉办昨天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
                  昨天上午,由国家汉办组织成立的《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以色列等国家的30多位知名学者,将在3天会议期间具体商讨翻译的进程安排。
                  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在几位知名中外学者的倡议下,2008年夏,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许琳指出,《五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迄今为止,一套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却不存在。“我们必须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并真正接受。”她说。
              (摘自2009年7月28日《京华时报》)
              【材料二】
              施舟人领衔译《五经》
              计划3年半推出英译本
              朱静远
                  因为缺乏现代译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的《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国家汉办近日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3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是此次《五经》翻译项目的主持人。记者日前采访了施舟人。
              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
                  记:为什么会选择翻译《五经》?它似乎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
                  施:所谓《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法。《五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它们的起源大多早于后来被称作“儒家”的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
                  很多外国人读过中国文学的译本,但他们却不了解《五经》,甚至根本买不到《五经》的译本。
                 从年代、文化背景来看,《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有相似之处,但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关于神的作品,而《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多次呼吁翻译《五经》
                  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五经》的?
                  施:上世纪70年代,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生在我执教的法国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恰逢法国政府出资设立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译项目。当饶宗颐先生看到项目中的中国典籍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时,年过六十的他流泪了:“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文化源头是《五经》。”
                  饶宗颐先生的眼泪使我深受震动,看到这种情况,每一个相关的人,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会感到不安,我心中翻译《五经》的愿望也越发强烈。
                  在后来的30多年中,我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翻译《五经》的重要性。2008年,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接受了我的建议,经过多国学者参加的评审会,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
                  记:《五经》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施:我对重新翻译《五经》的评价是:责任很重,难度不小。每一个学者的翻译都有其个人的色彩在内,因此要成立《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在国内学术界、国际汉学界相关领域聘请杰出学者担任委员会成员。关于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国内外的学者都会参与进来。
                  记:《五经》翻译对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帮助?
                  施:《五经》推广到国外一定会对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帮助。《五经》的翻译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
              【链接】施舟人(K.M.Schipper),生于1934年,法国人,曾师从康德谟和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以研究中国道教而驰名于国际汉学界,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库的人。现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中国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等。
              (选自2009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简要叙述了“《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原因,介绍了国家汉办关于《五经》翻译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阐述了翻译《五经》的意义。
              B.《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法,《五 经》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因此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C.《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上有很大区别,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是关于人的作品。
              D.施舟人先生举出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生的一次经历,是用典型事实证明翻译《五经》的必要性。
              E.“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2)为什么说《五经》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之处。
              (4)你认为由中国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万历到明末的晚明时期,是明代小品文发展之全盛期,虽说先秦诸子及唐宋古文中一些精彩的短篇确实都是一些“小品”文章,但与晚明小品文却有本质的不同。上述文章尽管短小精悍,叙述描写上也不乏艺术性,但其写作之最终目的是道德教化,其价值也在于寓教于乐。明初与中叶的小品文仍具有这样的特点,到了晚明,小品文有了特殊的目的:自娱和娱人,历代不被正统文学看中的小品文在晚明具有了特有的审美价值--娱乐性。
                  叶圣陶把小品文看成是与教科书、讲义体式的说理文不同的一种生动、有趣、能与读者达到情感与理智交流的“艺术性”文体。他认为:“教科书、讲义体文章无非人生经验的公式化、化石化”,“讲义跟教科书无论讲的什么,总使人有一种毫不亲切的感觉,仿佛是生活以外的事情,让人感觉厌倦。”因而,精粹的小品文是一个极端,好比最深色;讲义体中间的尤其坏的是另一个极端,好比最淡色。在这两极端之间的就只有程度的差异,越接近小品文的越是文学,越远于小品文的越不是文学。林语堂曾说:大体上,小品文闲适,下笔随意,常常夹入遐想及琐碎常谈,没有“雷池”限制,可以达到自由无限的想象空间。
              (1)先秦诸子及唐宋古文中的“小品”文章与晚明小品文有哪些异同?
              (2)如何理解“教科书、讲义体文章无非人生经验的公式化、化石化”这句话?
              (3)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越接近小品文的越是文学”?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这不是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却是第一次    
                  2002年,美国两名天文学家在研究了20万个星系光谱之后,宣称宇宙是绿色的,“比淡淡的青绿色稍绿一点儿”。
                  ①这一听上去有点拗口的颜色,受到纽约曼塞尔颜色科学实验室的反对。②曼塞尔颜色科学实验室的科学家认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谈论宇宙的颜色,③应该假想观看者置身一个黑暗的背景中,而不是天文学家所设定的红色。
                  最终,科学家撩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近米色。
                  “还是不准啊!”超过300位社会各界人士反复品味着那团略黄的白,然后将电子邮件发给科学家们,附上自己的定名:“银河金”“宇宙土”“天文杏仁色”“拿铁色”“象牙白”……
                  苍穹之下,有多少双眼睛“好色”,就有多少种针对同一颜色的不同描述。
                  随着颜色的分类系统推向极致,我们拥有越来越多同时却越来越专一的颜色语言。
              (1)标有数字序号的段落,①处的表述不够准确合理,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将“有点拗口的颜色”改为“有点拗口的表述”
              B.将“有点拗口的颜色”改为“有点拗口的判断”
              C.将“有点拗口的颜色”改为“有点拗口的颜色语言”
              D.将“有点拗口的颜色”改为“有点拗口的研究结论”
              (2)标有数字序号的段落,有一处介词残缺,请指出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序号:    
              修改意见:    
              (3)请根据语境,合理补写出文中的空缺部分。(不超过12字)(2分)
              (4)“我们拥有越来越多同时却越来越专一的颜色语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就此问题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7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村前要冲之地立有牌坊,归来的游子远远望见,心神激荡。嫁女儿、娶媳妇、老人千古,都要从这里经过。祠堂更是村庄的核心,在此祭祖、行使宗族权力、举行公共活动。凡涉及全族利益和声誉时,宗族的凝聚力便会凸显。纵横交错的血脉之网,维系着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
                  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乡村社会,儒教统领与宗法结构合一,居处环境与自然、人文因素合一,包蕴了复杂的文化空间,长久支配了中国历史,迄夸仍然对国民文化心理产生影响,并对亚洲儒家文化图及国际华人世界发挥现实支配力,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是古村落。中国几十万个村庄,现在大概仅剩下三千到五千个古村落。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热潮中,乡村治理已经出现了规划管控无序、有新房无新村、千村一面等问题,迷失了自我。人们担忧“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正在农村重现,千姿百态的古村落将被当作垃圾清除。古村落是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和文化元素,从其储存的历史细节和记忆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根脉。如果古村落荡然无存,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承载体。
                  2003年至今,国家虽然评选出了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封闭破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村落却得不到重视。经费短缺等诸多原因导致古村落的保护刺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级机构自筹经费,组织入村调查,走出了保护的第一步--查家底。但之后的保护将更为艰难。专家为此提出了一个看似激进、实质有理的思路:政府发补贴,让原住民愿意住在古民居中,就是最好的保护。他们以生活的方式看护着、保护着古村落。
              (1)古村落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3)结合文本,说说该如何保护古村落。
            • 10. 材料概括分析题。
                  上海滩上还滋生着“洋场恶少”。鲁迅说他们虽是文人,但在文学论争中从不说出“坚实的理由”,“只有无端的诬赖,自己的猜测,撒娇,装傻”,这就颇有些流氓气了。鲁迅曾这宿刻画上海滩上的流氓:“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但后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可见上海流氓也是既以传统为靠山,又以洋人的“章程”为依托的,而其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维护现存的“秩序”。所以鲁迅说:“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这宿,“流氓文化”也就必然构成20世纪30年代上海现代都市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鲁迅说其特点是将“中国法”与“外国法”集于一身,可以说它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恶俗的部分的一个恶性嫁接。鲁迅说:“无论古今,凡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 并无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流氓。”……而流氓文化的最大特点也就是无理论、无信仰、无文化,“无所谓法不法,只要被他敲去了几个钱就算完事”。所以,流氓文化的“横行”本身就标示着社会的腐败、无序与混乱,这其实是一种“末路现象”,如鲁迅所说:“这些原是上海 滩上久已沉沉浮浮的流尸,本来散见于各处的,但经风浪一吹,就漂集一处,形成一个堆积,又因为各个本身的腐烂,就发出较深厚的恶臭来了”。也还是鲁迅说得好:这样的“流尸文学将与流氓政治同在”。
              (1)简要概括上海滩流氓的几种表现行为。
              (2)怎么理解流氓文化“是将‘中国法’与‘外国法’集于一身”这句话?
              (3)根据本文内容,如果要革除流氓文化,营构一种良好的文化风气,应该怎么去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