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山 行
                                                  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项斯,生逢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②蒸茗:炒茶.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
              (1)试赏析二、三联在写景上的妙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咄咄:《世说新语•黜免》中记载殷浩被废后,“终日恒书空作字”,有人偷偷观察,发现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
              (1)本词上阕是如何写景的?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本词下阕抒怀顿挫有致,试梳理作者的情感层次。
            • 3.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1)上片写景的句子“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2)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化用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有所创新。试比较“燕入谁家”与“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思寄子由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注】此诗写于元丰四年(1081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
              1)全诗虽只短短四句,却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
              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
              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长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1)就风格而言,这首词属于    
              (2)开篇“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气冲斗牛”,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 7.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日杂感
              [明]陈子龙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注】陈子龙(1606-1647)明清之际文学家。字卧子,一字人中。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子龙在苏州、松江一带联结江南各地抗清武装,英勇御敌。兵燹之余,作下《秋日杂感》十首,本诗为其中之二。
              (1)此诗中一明显特色即是大量地使用    ,且均能与诗意浑化无迹。这不仅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全诗形象地描写了清兵入侵给江南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2)有人说,首联中“独”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个字作简要赏析    
            • 8.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浣溪沙
              姜彧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①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②武林,即今杭州,杭州山水佳称天下。
              (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简要赏析。
              (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度浮桥至南台陆  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10.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观       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观雨》写于南渡之后,时金兵逼近长沙,长沙守帅顽强坚守,局势有所缓和。
                   请比较赏析两诗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