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节文化消费:热现象的冷思考
              鲁元珍
               ①
              【数据】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51亿元。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岛等39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1.12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为2172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9000万人次。
                  以前,提起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回家过年。如今,一家人旅游度假开始成为过年的时尚选择。近年来,春节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以家庭亲子为主题的体闲旅游产品迎来了消费高潮。据某旅游网站发布的大数据信息,春节期间周边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三倍乡;在线预订自由行占比98.7%,创历年新高;古镇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游、温泉养生游等主题的旅游产品备受青睐。
                  不过相比之下,出境游的火爆更引人注目。据各大旅游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六成的春节游客选择出境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许多国家推出的“中国年”活动别具风情: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的庆典活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悉尼歌剧院点亮了“中国红”,英国伦敦安排了舞龙舞狮、书法展示等一系列迎春活动……异国情调的新奇,旅游服务的到位,整体气氛的平和安静,都在吸引我国游客的目光。可以看出,许多国家抓住了中国的旅游市场。
                  我国游客越来越喜欢出国过年,由此反观,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

              【案例】
                  来自四川的张先生今年第一次留在北京过年,逛一逛北京的庙会是他期待已久的新春“节目”。“早就想感受一下老北京的年味儿了。”张先生说,几天时间里,他和朋友逛遍了地坛、八大处、陶然亭等公园的庙会,既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民俗表演,又品尝了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
                  近年来,春节的庙会、灯会、展览成为人气最旺的活动,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体验传统民俗,过个有“文化味儿”的春节。
                  在北京,近百家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迎客145.9万人。在天津,很多传统曲艺场馆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一场场传统花会上,秧歌、竹马、高跷、腰鼓等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引得阵阵喝彩。在凤凰古城,景区内每天好戏连台,梅花桩舞狮、凤凰阳戏、凤凰文茶灯、凤凰傩堂戏等富有本土民俗文化的地方戏,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不过,也有不少游客抱怨,有些庙会的商业气息越来越强,相似的小吃烤串,昂贵的纪念品,让人感到与过去“正宗”的民俗相比变了味儿,多了“商业味”,却少了“文化味”。而有些庙会等活动秩序管理不佳,造成客流拥挤,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
              【数据】
                  春节期间参与互联网平台抢红包活动的人数、红包数量创下新高:除夕当日,微信红包参鸟人数达4.2亿人,收发总量80.8亿个,是去年的近8倍;QQ红包总用户数为3.08亿人,收发总量42亿个;支付宝“咻一咻”总参与次数达3245亿次,是羊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如今说起春节,许多年轻人想起的不再是放鞭炮、看春晚,而是“抢红包”。
                  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春节期间是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如今,亲友拜年、购买年货、娱乐休闲消费、订机票和火车票等以往春节必备的环节也变得更加方便且更具有时代感。
                  足不出户购物既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又可以有更多更全的选择。春节前期,各大电商纷纷主打“春节不打烊”购物主题,开展了网络年货节,不少“网上赶集’’“网上超市”等活动也提供了应有尽有的春节“必需品”。
                  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1月17日到1月21日阿里年货节期间,人们累计从淘宝、天猫、聚划算和村淘上买走了21亿件年货,相当于每人购买了1.5件年货;如果按照阿里巴巴平台上活跃用户数4.07亿人计算,则相当于每人买走了5.2件年货。
                  同时,春节期间的O2O(线上到线下)服务也更加普遍。一些服务类APP在年轻人中间成为“时髦”。如通过APP请家政上门清扫房屋、请大厨到家中做年夜饭、请造型师上门服务等。许多超市、商场等实体店抓住了假期节点与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展开合作,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通过打析优惠促进节庆消费。
                  对此,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手机一族”降低了亲友在现实中交流的频度,以往准备过年的许多“必备科目”都打了折扣,冲淡了过年应有的韵味儿;非理性消费增多,网络消费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新隐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最近六年,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这表明春节旅游度假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时尚选择。
              B.随着中国春节旅游人数的攀升,国外许多国家推出了别具风情的“中国年”活动来吸引中国游客观光。
              C.来自四川的张先生留在北京过年,体会老北京的年味,这说明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喜欢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春节。
              D.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由上街逛超市购买年货转变为网上购买年货。
              E.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支付宝“咻一咻”等网上手机活动再创新高,大家热衷抢“网络红包”,因其是一种娱乐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请为三部分调查拟写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都由“热现象”和“冷思考”两部分构成。
              (3)在调查中,记者在每部分之前加了“数据”或“案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有人说“车味儿”变了,有人说“年味儿”没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万里外甥忆万里
                 父亲常和舅舅万里打网球,父亲曾悄悄告诉何凡说:“其实我能赢他,但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外甥何平安在大连读书时,中途路过北京,去舅舅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
                 7月16日下午3时,万里同志的吊唁仪式在北京举行。吊唁厅里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很特别,它来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学的全体师生。
                 万里晚年奉行“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的“三不主义”。但在2005年,却“破例”为这所小学题写校名。“舅舅之所以‘破例’,一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老区,他有感情;二是他重视教育,心系山区的孩子们。”在外甥何凡的眼里,舅舅万里是一个和蔼、平易近人的人。
              和蔼的舅舅
              舅舅喜欢打网球 父亲悄悄让他
                 “舅舅喜欢打网球,家里人也都跟着打球。”何凡翻着家庭的老照片,指着父亲何正文与舅舅一起打网球的合影照,“那之前,两个老人都爱打网球,也会比赛切磋。常常是舅舅第一,父亲第二。父亲曾悄悄跟我说:‘其实我能赢他(万里),但是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
                 何凡说,舅舅去世前一个小时,母亲万玲、大哥何协定、妹妹何妮妮还进行过探视,“我们都以为他能够活过100岁,哪知道……”沉默了一会儿,何凡回忆起了关于万里的往事。
                 何凡与何平安,是何正文将军之子。何正文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夫人是万里的胞妹万玲。何凡与何平安都在成都长大,与远在北京的万里见面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见面,都让他们记忆犹新。
              何凡还记得初见舅舅时的场景。1966年末,17岁的他从成都来到北京,几经周折找到了位于东单船板胡同的舅舅新家,并寄宿下来。“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当我穿着绿军装,叩开一扇油漆斑驳脱落的木门,一位中年人开了门。”何凡说,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仍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舅舅。“我喊了他一声,并且作了自我介绍。他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热情招呼我快进屋。”何平安曾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读书,中途路过北京,去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
              严格的部长
              自责工作没做好 紧急调动车皮
                “对于舅舅来说,只要是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去做。”何凡还回忆起了当年自己作为铁道兵,向时任铁道部长的万里申请调配车皮的往事。
                1971年,何凡从插队的四川农村入伍来到铁道兵十师,进驻陕南山区修建襄渝铁路。1974年转战青海乌兰县,修建青藏铁路。1975年,当时何凡是师后勤部修理一连副指导员。一天,他接到了来自姜副师长安排的紧急任务。
                 原来,当时正是高原施工的黄金季节,可是全师官兵却已经停工待料10天了。缺什么呢?水泥。铁道兵在四川江油有一个大水泥厂,专门供应铁道兵十师。库房的水泥已经装不下了,却没有车皮运输。唯一的办法只能请铁道部批专列运输,万里当时正是铁道部部长。“全师官兵就盼着你把车皮给我们申请下来!”接到姜副师长交代的任务,何凡与物资科金科长一路从乌兰到西宁,后来又到兰州,乘飞机来到北京。到达北京第二天,何凡与金科长来到交道口南大街旁边的小院,见到了万里。金科长将二人此行的目的作了汇报。
                 “当他看完申请车皮的报告后,说了一席话让我很感动:‘怪我们工作没有做好。你们铁道兵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修路架桥,说近是为我们铁道部修的,说远是为人民造福,不能让为人民造福的人为难啊!’”何凡说,当时舅舅万里便在报告上做了批示,“请运输局克服一切困难,用最快的速度调专列送铁十师所需的水泥。万里。”
                 何凡回忆,当他俩告辞并向万里表示感谢时,万里说:“应该谢谢铁道兵同志。我这个铁道部长是为你们服务的。”后来,那次调拨车皮运来的水泥,都用在了青藏线哈尔盖至乌兰站一线。
              固执的老人
              自定“三不主义”破例为山区小学挥毫
              惜墨如金
              晚年恪守“三不主义”
                 在何凡印象中,万里是个“惜墨如金”的人,从来不爱题字。
                 据人民日报报道,万里唯一的女儿曾说:“我们刚到美国的时候生活艰苦,生活压力相当大,就在这种困难的时候,美国的一所大学找到我,他们提出,想请万里为学校题个词,他们愿意出4万美元酬金。但我知道爸爸不会题字,所以我就当面拒绝了。4万美元呀,多大的数啊!当时正是我们最穷的时候,但我不后悔,万里不允许这样做。”
                 何凡看了报道,颇有感触。他说,由于舅舅万里的特殊身份,不少人和机构都曾想尽办法找他题词,但是都吃了闭门羹。“有一次,我母亲(万玲)去深圳,有一个山东老板建了一个‘万家庄’.想让我母亲请求万里题词,结果母亲把这事一说,立即遭到了万里的拒绝,‘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不做。他们这么有钱了,不需要我再为他们题词。’”何凡说,万里晚年给自己“出台”了三条具体规定: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离休以后,他严格遵守着自己规定的“三不主义”。
                  (5字以内)
                  (10字以内)
                 2005年,为了四川贫困县的一所小学,万里唯一一次破例了。
                 何凡说,在听说老区的贫困、学校的艰苦后,舅舅即刻挥笔为小学题写校名。
                 时隔10年,当日的情景已经日渐模糊。由于万里的去世,何凡的母亲万玲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对题词的细节一一回溯。何凡说:“一向‘惜墨如金’的舅舅之所以这么爽快地挥笔,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老区,他有着情感在里面。而且他出身师范重视教育,关心山区里的孩子。这层层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让他破例。”
                 从2010年起,何正文的家人每年都会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学校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如今,学校分为小学和幼儿园两部分,共计1000多位学生,60名老师。“这个办学规模,现在在全县来说,可以跻身前20。”17日,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告诉记者。
              缅怀老人
              惊闻万里去世
              全校师生致哀
                 “听闻万里去世,全校师生十分悲痛。”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说,他曾给何协定(何正文大儿子)发短信,“请转达我们对万里爷爷逝世的深切哀思,请万玲奶奶保重寿体!请万里爷爷的家属节哀……”曾庆超说,他希望以全校师生的名义为万里敬献一个花圈,为此,万玲的亲属做了不少努力。
                 7月17日,在万里同志的吊唁厅,这个花圈终于被摆放上去。
              曾庆超说,万里的题词对于这所学校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份题词特别珍贵,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小学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代表了万里同志对于贫困山区孩子的关切,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曾庆超说,学校常常以万里的题词来激励学生和老师,大家都很受振奋,也增强了凝聚力。“现在他逝世了,谨以这个花圈,表达我们全体师生对他的敬意和缅怀。”
              (节选自华西都市报2015年7月20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要吃米,找万里”,这是曾在安徽流传的一句民谣。1977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来到安徽后,万里走访乡村,实地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是有功的。万里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闯将。后来,小岗村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
              (中国新闻网)  ②“老爷子告诉我们,过春节不要回来,要跟劳动人民在一起,要跟坚守在祖国荒岛的伟大战士,坚守在交通战线执勤的交通民警同志,坚守在高炉、炼铁的工人同志们一起过春节,这不仅不是一种遗憾,而是一种自豪”。万伯翱说。
              (网易新闻)  ③万里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闯将,壮士暮年。
              (百度百科)(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从外甥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插叙为大家刻画了一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而又固执伟大的官员形象,语言华丽却又不乏质朴。
              B、结构上文章采用小标题式,使得全文内容和结构更为清晰,主旨传达更为鲜明。表达外甥对万里同志的敬意和缅怀。
              C、因为内心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深沉感情,所以惜墨如金、晚年恪守“三不主义”的万里才会破例给一所小学题名。在16日吊唁厅里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很特别,来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学的全体师生。
              D、小岗村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与万里的实地走访密切相关。没有万里,就没有小岗村。
              E、作为国家领导人,万里始终和劳动人民在一起,他在春节期间也不回家,而是与工人民警一起过节。当得知库房的水泥已经装不下后,他下令紧急调动车皮来进行忏悔。
              (2)小标题格式应用于本文中。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小标题,注意横线后面括号内的字数要求。“改革闯将,壮士暮年”用在万里身上是否合适,简述理由。
              (3)当万里看完申请车皮的报告后,他说了一席话让何凡十分感动。万里的话为什么能感动何凡?结合《严格的部长》一段文作简要分析。
              (4)7月16日下午3时,万里同志的吊唁仪式在北京举行。来送这位伟人最后一程的人络绎不绝。从万里的形象方面探讨为什么万里能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13年8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Beta Analytic Inc.)时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采用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AMS)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东营坊遗址的绝对年代,从而将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这是天津市人文史年代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发现石器地点27处,分布范围涵盖蓟县6个乡镇,采集到大量石制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家对这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蓟县这次考古调查发现方法科学,最后消灭了以省、直辖市为区域单位的旧石器考古空白区,是天津考古学史上重彩浓墨的一笔,是极为重要的发现,无论对于天津考古还是中国考古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2005年调查时所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东营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米,共出土石制品90余件,石器埋藏层位清楚。对东营坊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天津市考古史土第一次进行的旧石器遗址发掘,通过该项工作,进一步确认天津旧石器遗存的存在,同时也为中国北方旧石器主工业增加了新的材料,对于研究晚更新世末期华北地区人类活动与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蓟县旧石器地点的发现与东营坊遗址的发掘,是半个世纪以来天津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在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考古空白的同时,也将天津市域的人文史提前到距今l万年以上。
                  2008年,文保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蓟县考古调查与发掘旧石器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与综合研究,将取自东营坊遗址地层堆积内的14C、孢粉和光释光(OSL)样本送往国内、外权成分析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为研究以东营坊为代表的蓟县旧石器地点群的绝对年代、古植被、古气候与古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以往对于蓟县旧石器遗址群的年代认识,是根据采集石制品文他面貌与埋藏层位的地质年代综合推定的,即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也就是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万-1万年。这一年代认识既缺乏直接证据,也不精确,所以每提到天津最早的旧石器遗存的年代,只能做出不少于1万年的结论,甚至也有学者认为最多也就是距今2万-1万年之间,不会太早。
                  2013年8月,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 Beta Analytic Inc.)对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采用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AMS)进行了分析检测,其结果对于后续学术研究、探寻天津市更为古老的遗存都有标尺意义。同时,这一考古新成果对于提升公众对于天津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认同感、为当前天津市正在全面进行的美丽天津建设活动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此文来源于网络,有修改)(1)下列关于“东营坊遗址”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对来自东营坊遗址的动物骨骼样本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该遗址的绝对年代,从而将天津市域内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
              B.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东营坊遗址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采集到大量石制品。
              C.东营坊遗址的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认了天津旧石器遗存的存在,也为中国北方旧石器主工业增加了新的材料,对于研究晚更新世末期华北地区人类活动与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D.天津市考古史上第一次进行的旧石器遗址发掘,就是对东营坊遗址的考古发掘,此项工作意义重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美国贝塔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对取自蓟县东营坊遗址发掘区地层内的动物骨骼样本进行了分析检测,这是天津市人文史年代上的重大突破。
              B.蓟县旧石器地点的发现与东营坊遗址的发掘,将天津市域的人文史提前到距今1万年以上;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的分析检测结果,更是将此地的人文史提早到距今4万多年以前。
              C.2005年3月,在天津市域内的蓟县北部地区发现石器地点27处,分布范围涵盖蓟县6个乡镇。
              D.半个世纪以来,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考古空白的是蓟县旧石器地点的发现与东营坊遗址的发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科学方法对蓟县北部地区开展的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是天津考古学史上重彩浓墨的一笔,对天津考古甚至中国考古学,都意义重大。
              B.要研究以东营坊为代表的蓟县旧石器地点群的绝对年代、古植被、古气候与古地理环境,需要借助先进科技,将样本送往国内、国外权威分析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C.有学者认为蓟县旧石器遗址群的年代最多也就是距仿2万~1万年之间,不会太早。由此可见,蓟县旧石器遗址群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也就是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D.考古成果不仅有学术意义,也有人文价值。天津考古的新成果能让市民对本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产生认同感,也能为在进行的美丽天津建设活动注入新的文件内涵。
            • 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我还在找寻。
              --电影《太平轮》上映之际新华网记者专访吴宇森
              王志艳
                  12月2日,耗时七年之久的电影《太平轮》上映。在首映之际我们新华网记者专访了导演吴宇森,以了解他倾入到《太平轮》中的思考。
                  新华网:您以《日瓦格医生》的标准来拍《太平轮》,为什么选择表现动荡年代的爱情?
                  吴:《日瓦格医生》拍得非常的真挚、浪漫,我觉得无论世界、时代有什么样的变化,爱情是永恒的。动乱年代能坚守一个爱的承诺那是非常珍贵的,不管是在六十年前还是现在,只要心里存着一份浪漫,都能诞生出感动人的爱情故事。
                  新华网:《太平轮》里三条爱情故事是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
                  吴宇森:是的。电影里有台湾年轻人跟日本女孩子的爱情、国民党军官与上海富家小姐、最底层风尘女子与小兵的故事,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跨越身份、跨越民族、跨越空间的三种爱情。电影故事虽然发生在那个年代,但爱情这个主题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变的。
                  新华网:这是您首部“女性题材”电影作品,在拍摄处理方式上与男性题材有什么不同?
                  吴宇森:其实我用的技巧、风格、拍摄方式跟我拍男性电影基本上没有分别,只是没有太多暴力的东西。拍爱情片是我好多年的梦想,我觉得我拍女性故事一样会感动很多人。我对女性一直是有一份敬意的,透过这部电影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女性。《太平轮》有很好的剧本、很好的演员,拍摄的过程我也感受到她们的勇气、艰难。我发现女性表达起真情义来比男性更强烈,尤其是对爱的坚持,表现得很坚强。
                  新华网:您在筹备《太平轮》的时候生病住院休养了很久,这段生病经历是否让您有新的感悟并融入了电影?
                  吴宇森:在开拍前,我生了一场重病,被查出来患有淋巴癌。那么多年一直在拍电影、工作,倒是难得有那么长一段休息、静养的时间,感受到生命很可贵。而且,我生病期间太太和孩子们给了我非常好的照顾,很感谢他们,这份爱让我很感动。这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因此在拍《太平轮》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刻画角色们在亲人间、夫妻间爱的感觉。
                  新华网:《太平轮》里不乏灾难片式的场景,除了制造视觉奇观外,您认为“灾难片”表达的更深层内容应该是什么?
                  吴宇森:灾难是对人性的一个考验,人生有很多挣扎,人性的博爱、自私、贪婪,险恶在这部片子里都会有体现。太平轮不仅仅是一个灾难片,不是全部的故事都发生在太平轮上,从抗战到内战有很多元的情景。电影更强调的是人物和命运的对抗,人怎样在困境中挣扎求生,最终找到他们的希望。
                  新华网:您曾说拍《英雄本色》的年代,是想给年轻人传递旧有的“道义、风骨”这类好的价值观。在这个年代,《太平轮》包括《赤壁》想传递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又是什么?
                  吴宇森: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考验的年代,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感觉那时候的人比较单纯一点,特别在患难时会显示出人身上可贵,困境里互相关怀、支持、充满同情心。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隔阂一些,当年的《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其实想表达的也都是旧时代那种情怀。现在社会变化蛮大的,经济发展得很好,很多人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很快的成功,不好说是急功近利。信息越来越集中,技术直来越发达,但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好像薄弱一点。希望他们看了电影之后,不妨浪漫一下,把脚步放缓,表达一下自己的爱,让生活更充实。
                  新华网:迈入电影生涯的第四个十年,还有哪些想要实现的愿望?
                  吴宇森:希望能拍出真正的中国电影。我觉得《太平轮》《赤壁》还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我还在探索、思考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的行为、道德标准怎么样通过电影去表达出来。特别是怎么样树立自己的风格,过去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港片,这是台湾电影,但现在还没有让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电影的。
              (2014年12月2日新华网,有删节)
              (1)《太平轮》这部电影主题是什么?又是如何体现的?
              (2)在当今这个时代,《太平轮》要向我们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
              (3)吴宇森导演在自己的四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已经实现和希望实现的愿望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书籍交流 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文学作品集《忱郁的田园》《蔷薇谷》.《草房子》等作品屡获国内各项大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阅读,甚至曾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那么读书对人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曹文轩:读书可以丰富个人的经验。因为天地辽阔无际,个人只能体验广阔世界中很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纽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速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泽与骚动中获得宁静。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扉,将m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亳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禾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者是碰撞。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记者: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曹文轩: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书海浩森,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学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记者: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已的阅读服务于学习。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曹文轩: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速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中获得宁静。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亳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未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记者: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曹文轩: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书海浩森,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记者: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已的阅读服务于学习。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曹文轩: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行之有效的办法、豁达自由的思路和拼搏向上的勇气。试想,一个视野、思路开阔的人,学习起来是否事半功倍?高考“状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课本的功夫,可以在课本以外广阔的读书世界里获得。现代教育理念不正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吗?最终不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吗?“自己阅读”其实就是在自学!并且我观察到,这些出类拔萃的“状元”们,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这种人格的长进,阅读功不可没,而人格的长进肯定能带来学习的长进。一个人的人格最重要,这决定着他能够走多远。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曹文轩认为,读书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经验,因此,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在一定程度上,读书可以使人延长生命。
              B.书有好坏之分,好书能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投射出来。好书只要认真读,不管处于哪个阶层,有无基础,都能读好。
              C.“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用形象的手法说明读书应该有所选择的道理。聪明人读书会选出适合自己个性的书来读,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D.在曹文轩看来,有些出类拔萃的“状元”,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阅读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他们大多喜欢读课本以外的书。
              E.本文中的“读书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时可以与书对话,可以向书敞开心扉,将心中所有毫无保留地向它倾诉并可得到指引。
              (2)曹文轩就“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3)“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怎样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请结合文本的内容作答。
              (4)北京文科状元张玥说:“即使在高三时,也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也都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人。阅读对“状元”的产生起了怎样的作用?联系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说说它对你有哪些影响?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传奇12年,羽坛“超级丹”
              格林
                  2012年8月5日,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决赛中,林丹与李宗伟上演了完美无缺的对决大片,让世界观众过足了顶级欣赏之瘾。最终,林丹耗时79分钟2:1逆转击败李宗伟,夺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金牌,成为奥林匹克史上羽毛球男子单打卫冕第一人。
                  “林丹的霸气从小就有。”林丹母亲接受采访时说,“林丹不服输,比较好强”。不服输、要强的性格,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后来的林丹,也让他在职业生涯中多次遭遇危机。
                  2000年,林丹这一批年龄段的球员开始接受国家队的选拔。然而,第一批选拔名单里没有他。后来,林丹被单独通知进入国家队,两个月后,亚洲青年锦标赛在日本开打,林丹拿下了男团、男单两项冠军,在国家队逐步站稳了脚跟。
                  从少年体校到国家队,林丹顶着“N0.1”的光环走来,直到2002年。当时,国际羽联在每局7分制和15分制上摇摆不定,林丹一时调整不过来,接连输球,且都是首轮出局,“林一轮”的外号不胫而走。那大半年,国家队教练不再让林丹参加任何比赛,而这接连几次的挫败也惊醒了少年成名的林丹,他意识到不能仅仅拿着天赋做武器,他开始对自己“下狠手”,除了苦练,还是苦练。
                  天道酬勤,林丹开始爆发,在接下来的赛事中狂揽5个冠军。2004年的全英公开赛,林丹更是将丹麦名将皮特•盖德拉下了马,夺得男单桂冠的同时,也从对手那里获得了“超级丹”的称号。
                  战胜盖德让林丹的自信心再度爆棚,出征雅典奥运前,林丹目标直指冠军。他甚至把自己夺冠后的庆祝动作都设计好了,但是,雅典奥运却给林丹上了一课。
                  雅典奥运会,林丹的首轮对手是印尼选手苏西洛。“因为担心这担心那,上场后感觉自己怎么也释放不出来。相反,我的对手的状态特别棒。”林丹最终以12比15、10比15败下阵来。
                  经历了“一轮游”的打击,林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回到北京,林丹细细咀嚼总教练李永波的话,仔细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他明白了自己被淘汰其实不是什么大冷门,外界把他捧得太高了,他还不是“超级丹”。“雅典奥运会的失败教会我用平静心态看待比赛和人生。”
                  林丹平静了。于是,我们看到,2004年广州公开赛上,当鲍春来在拉锯战中回球落网,林丹兴奋地将球拍抛向空中,继而双手握拳举向空中、跪地、仰天长啸。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潮中,他右手举起向四面看台献上标准的军礼--“超级丹”回来了!
                  不过,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霸气到有些嚣张的愣小子了。
                  2008年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对阵李宗伟。赛前,林丹很从容,“我记得当天下午临出发前,我把音响声音开到很大,跟着音响一起唱。记得有周杰伦Live版的《听妈妈的话》,演唱会上那山呼海啸般的尖叫声让我提前进入了状态。”
                  整个看台被红色淹没,那种狂热好像随时都要把屋顶掀翻。第二局打到20比8,林丹拿到冠军点,“我提醒自己要冷静下来,拿下这最后一分。深呼吸,屏息凝神,我能听到球拍击球时发出的‘刷刷’声,一声比一声坚定,一声比一声致命。”看回放录像的时候,林丹自己也承认:“我很少看到自己如此专注。”
                  林丹拿下了奥运会的男单冠军。这只是开始。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再次击败李宗伟夺冠。他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
                  2011年、2012年,超级丹依然不可撼动。到今天,林丹已握有17个世界冠军头衔。
                  然而,林丹没有陶醉于冠军这个美词上。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其实我真的不是看中某一个冠军,我看中的是我12年的职业生涯,我给中国羽毛球能带来什么,给羽毛球这项运动带来什么,或者给自己带来什么,这个比金牌意义更大。”
              (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8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在这篇新闻通讯的开篇,作者不惜用“完美无缺”“顶级”等溢美之词来盛赞伦敦奥运会林丹与李宗伟羽毛球单打决赛的精彩。
              B.知子莫如母,引用林丹母亲对其不服输性格的介绍,为后面写他夺冠的霸气做了铺垫,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C.出征雅典奥运前,林丹甚至把自己夺冠后的庆祝动作都设计好了,说明他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但最终输在自己的患得患失上。
              D.写北京奥运会狂热的场面,是为了衬托当晚比赛的惊心动魄,表现观众对林丹的喜爱和支持。
              E.林丹是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而且已握有17个世界冠军头衔,因此被队友誉为“超级丹”。
              (2)作者怎样写2004年广州公开赛上林丹夺冠后的一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结合文本,探究羽坛“超级丹”的成长的条件以及给我们的启示。(6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
              丘濂
                  ①1月26日,民间文保人士曾一智无意在老北京网的论坛上看到了一位网友1月13日发布的帖子《最终还是拆了》,照片显示,位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院落最南端的倒座房已经被完全拆除。曾一智立刻通知她所认识的文保志愿者、记者,并且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
                  ②此时距2009年7月公众第一次通过媒体知晓梁林故居面临拆迁,已经过去两年半。当时,声称之前并不知道这是梁林故居的北京市规划委叫停了对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决定进一步研究其存废问题。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表态“将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以保留”,并尽快落实保护问题。但当年11月,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家民间组织向市文物局提交将故居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申请,却遭到文物局的拒绝。
                  ③2011年3月11日,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给开发商华润置地发了通知,称梁林故居位于你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项目内,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请你公司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有关纪律和法规,对故居实施保护修缮,确保文物建筑安全。
                  ④但2012年1月26日当志愿者进入故居时却吃惊地发现,倒座房和正房均已被拆掉。附近居民证实,拆迁行为发生在2011年下半年。本刊记者看到,故居院内依然还有因未谈妥补偿没搬走的住户,但他们并没有成为第一时间的举报者,这和房屋的产权属性有关。当年梁氏夫妇住的北总布胡同3号如今都成为不止一家住户的“大杂院”,因此不像一些名人后代依然具有产权的宅院,这里的居民没有任何保护文物的动力。2009年夏天媒体开始对故居历史做大幅报道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故居的居民对所住房屋的这重身份感到厌烦。住在26号院中的一位王女士认为她的家庭生活每天都要受到访客的打扰。她说:“这房子是我家的,不是故居。”
                  ⑤梁林故居被拆除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谢辰生说,梁林故居的价值在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在这里居住生活过,因此,只要梁林故居的原基址未变,复建就有意义。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认为,故居的位置应该作为遗址地加以保护,可以在原址辟建遗址公园和纪念馆,但要按照可识别原则设计,其建筑形制与原貌要有相当的距离,不能混同。这两位超过80岁的老人都是古建筑保护领域的权威。
                  ⑥在各方为保护梁林故居奔走呼吁时,故居所在地块开发商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华润置业对外将故居拆迁解释为一种形式的保护。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也对此发表评论说,拆除是建设单位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而一位文物修复专家则告诉本刊记者,“所谓的‘落架’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不过从文保志愿者了解的情况看,这次拆除的过程完全缺乏秩序,在现场参与拆迁的两个工人说,砖瓦大家随便拿,也没有人不让拿。
                  ⑦究竟开发商的拆除行为如何界定,还需要等待东城区文委会的进一步调查。《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一书的作者陈光中认为,在这个事实尚未查清的阶段,舆论和媒体就指责开发商也许有欠公允,毕竟在那片地上没有出现建筑物前,谁也不能说开发商就不会在那里复建。“不过这并不是件坏事,这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但我过去常目睹的一种情况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被迅速拆除,接着新的地基打了,楼也盖起来了。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工夫,怎样都来不及挽救了。”陈光中提到了位于宣武区棉花胡同的林白水故居,那是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商硬是拆掉了,结果交了罚款,又在旁边的位置建造了一个四合院,但外观、格局、大小和原来的故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崭新的、不伦不类的四合院。”“《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数目和那块黄金地段的地价相比,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相比,又算什么呢?”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6期,有删改)(1)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本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的客观真实性的?
              (2)④⑤⑥中针对梁林故居的拆除,各方人士表现出了哪些不同态度,请概括归纳。
              (3)此文报道的是梁林故居被拆除的始末,对社会各界有警醒、指导作用,请结合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说明。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材料二
              莫言作品受热捧
                  多地书店被抢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出,民众便将兴奋自豪之情迅速转化为购书热潮。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实体书店均一书难求,在太原也出现了抢购风潮。记者在山西省图书大厦看到,这里摆放莫言作品的货架已经被抢购一空。文学专区的工作人员张玲告诉记者,12日上午,书店内库存的几十本莫言作品就已售罄,这两天不断有读者前来购买,预订量已达近百本。在太原工作的贾永生正在书架前翻阅一本小说。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没有看过莫言的书,对莫言也不甚了解,听到莫言获奖的消息后就想买本他的书看看。由于书店已经断货,贾永生只能选择预订。不仅是在实体书店,网络上也掀起了空前的“莫言热”。记者登录国内几大电商网站看到,不少网站均推出了莫言专题,但大部分书都处于缺货状态。在当当网新书热卖榜上,莫言的新版《丰乳肥臀》位列第一。
              (2)就以上新闻报道的现象,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短评,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胜负的边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战隆重开打,100小时后,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在这100个小时当中,伊拉克参战的43个师中有38个师被歼灭或重创,6.8万人被俘,而美军仅阵亡56人,还有20人死于误伤。这一战果让全美国疯癫,让全世界吐血,让任何国家的将军们开口不谈“高科技”就混不下去。
                  3月10日,美军从波斯湾撤离54万大军。到了4月份,那些参战官兵们已在百老汇大道巡游,漫天飞舞的彩色纸片之下,面对倾城而出的纽约市民,他们甚至弄不清楚自己怎么就伟大了。
                  当然,他们的故事并未结束。战争故事并未结束。
                  从这一年开始,参加“沙漠风暴”行动的约70万名官兵中,先后已有20余万人患病:长期的精神压抑、疲劳、头痛、失眠、腹泻、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肌肉和关节疼痛、呼吸障碍等。这一揽子毛病,此后被统称为“海湾综合症”。美国共有20.9万名海湾战争老兵向退伍老兵管理局提出了赔偿的要求,有16.1万人正在接受身体伤害的补偿,还有数千人已经死亡。美国为海湾战争的伤残抚恤已花掉了500多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对“海湾综合征”的专项研究投入。
                  伊拉克战争也同样带来心理问题。过去,美军每10万军人中自杀人数为13人左右,伊战之后,则上升至17人。今年全年,美军自杀死亡人数已达到366人,平均每天一人。10年来,美军死于自杀的近2700人,已远超战死在阿富汗战场的人数。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坦承,这是他“上任以来最感挫折的挑战”。国防部已拨出20亿美元,为士兵治疗心理疾病。
                  战争压力和心理因素不足以解释问题的全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内科教授阿特丽丝•格鲁姆质疑:海湾战争中仅仅持续几天的地面战争,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与应激相关的症状?为什么别的战场上没有出现同样的问题?研究表明,“海湾综合征”的很多症状,跟美军使用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生化武器防护制剂)、各种防病抗病疫苗,或者贫铀弹、火箭推进剂沾染吸入有关。前者源自美军的自我保护性措施产生的副作用,后者属现代化武器系统的毒性损害。这都表明:现代战争将会出现更复杂的战争伤害。
                  战争虽然发生在战场,但其损害却是整个社会,并且有一个相当漫长的恢复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测算,仅伊拉克战争,美国直接投入的成本就超过4万亿美元,而其他间接“赔”上去的成本,估计还有数十万亿。这就意味着美国要借更多的债,或者大幅削减财政预算中的其他必要的支出。战争开始后,为鼓励家庭借贷、扩大消费,美联储不仅降低了利率,还降低了借贷标准。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把利率降到接近历史最低点,当利率上升时,成千上万进行可变利率抵押的美国人就发现,他们将还不起贷款,甚至失去房子。
                  与经济问题和国人社会问题相比,文化问题其实更为重要。美国一直标榜要创造一个稳定、繁荣、民主的中东。但美国为了所谓的全球和平与安全在伊拉克冒险的后果,招致了整个伊斯兰世界及以外的极端主义蔓延。海湾战争中,美军还特别注意对伊斯兰习俗的尊重,对犹太官兵的宗教仪式则由直升机专门接到航母上去完成,而现在则爆出士兵焚烧《古兰经》的卑劣行径;美国宣传的是给中东送去人权,而在军中却在进行令人发指的虐囚、虐尸行为;美国曾承诺完成战后重建,而近来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了最为混乱的动荡与暴力纷争当中。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因一部电影引发的骚乱而命丧班加西,成为文明冲突尖锐的又一例证。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信任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
              (选自《世界军事》2012年第22期,有删节)(1)以下对文中“海湾综合征”相关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海湾综合征”是就参加了1991年海湾战争中“沙漠风暴”行动的美国和伊拉克官兵而言。参加这一行动的官兵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患病。
              B.患者都同时患有长期的精神压抑、疲劳、头痛、失眠、腹泻、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肌肉和关节疼痛、呼吸障碍等毛病。
              C.美国对“海湾综合征”进行了专项研究和投入,美国还为海湾战争伤残抚恤花掉了巨额资金。两者共计已花去500多亿美元。
              D.研究表明,“海湾综合征“的很多症状,跟美军使用的化学制剂、各种防病抗病疫苗等保护性物质产生的副作用,或者贫铀弹、火箭推进剂等现代化武器系统的毒性损害有关。
              (2)下列不属于海湾战争给美国国内带来伤害的一项是    
              A.今年全年,美军自杀死亡人数已达到366人。10年来,美军死于自杀的近2700人,远超战死在阿富汗战场的人数。
              B.仅伊拉克战争,美国直接投入的成本就超过4万亿美元,其它间接“赔”上去的成本,估计还有数十万亿,美国将可能因此背负更多债务。
              C.美国曾承诺完成战后重建,而近来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了最为混乱的动荡与暴力纷争当中。
              D.战争开始后,美联储不仅降低了利率,还降低了借贷标准。当利率上升时,成千上万进行可变利率抵押的美国人就发现,他们将还不起贷款,甚至失去房子。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利用“高科技”赢得了对伊拉克战争的巨大胜利,这让美国人兴奋不已。
              B.近年来,美国自杀现象严重,这让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发出了“上任以来最感挫折的挑战”之叹,他将难以面对挑战,而辞去职务。
              C.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因一部电影引发的骚乱而命丧班加西,这表明一场新的军事战争即将展开。
              D.美国宣传的是给中东送去人权,而在军中却在进行令人发指的虐囚、虐尸行为,因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信任度,比任何国家都要低。
            • 10.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别了,不列颠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选自《百年经典新闻》)(1)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导语部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2)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
              (3)这篇新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新闻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等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