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等七人为友,被称为“建安七子”。

              B.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C.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得名。

              D.古体诗也叫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李白尤爱用古风抒发豪放之情。
            • 2.
              下列选项中文学文化常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词又称“乐府”“曲子词”,又因句子长短不一,被称为“长短句”。词主要有豪放词与婉约词两种,柳永的《雨霖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B.《后汉书》是范晔撰写的编年体史书,它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这四史都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着很大影响。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估计秦王会变卦,因而请求秦王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于廷,才敢献上和氏璧。在朝堂上设“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张衡传》中,张衡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应荐。孝廉是始于春秋时期的一种选才制度。到汉朝时趋于成熟。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中的《楚辞》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
              B.“汉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C.司马迁写《史记》,不单是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为了“成一家之言”。
              D.词分小令、中调和长调,这是依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 4.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长政治抒情诗,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

              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刘向。
            • 5.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 ”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 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 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 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 主义风格。
            • 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为“长短句”或“曲子词”。一般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B.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象征派”代表诗人。著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别康桥》。
              C.《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D.《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编者是西汉末年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
            • 7.

              下列文化知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话色彩只是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B.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D.文学体裁可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记叙文五种形式,而描写是小说、散文和记叙文所不可或缺的共同表达方式。
            • 8.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 9.

              定风波[]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E.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 10.

              蝶恋花

              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谍恋花》是词牌,双调共60字,上下阕格律一致,押仄声韵。

              B.王国维,古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著作《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认为“境界”乃词中胜境。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曲,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分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虚写,暗含抒情的意味。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用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E.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词,“人间第一耽离别”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意思相同,都指“沉迷”,词人告诫大家勿要沉陷在离别之情中不自拔。

              (2) 本词通篇透着无奈之情,请结合登记内容分析作者表现出哪几种无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