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遺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宇,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注]①挦撦:摘取。

              (1)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 2.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 ____   _____    _

              (3) 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

            • 2.

              安丰王元猛,字季烈。太和五年封,加侍中。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

              子延明,袭。世宗时,授太中大夫。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至肃宗初,为豫州刺史,甚有政绩,累迁给事黄门侍郎。

              延明既博极群书,兼有文藻,鸠集图籍万有余卷。性清俭,不营产业。与中山王熙及弟临淮王或等,并以才学令望有名于世。虽风流造次不及熙、或,而稽古淳笃过之。寻迁侍中。诏与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后兼尚书右仆射。以延明博识多闻,敕监金石事。

              及元法僧反,诏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与都督临淮王元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综既降,因以军乘之,复东南之境,至宿豫而还。迁都督、徐州刺史。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庄帝时,兼尚书令、大司马。及元颢入洛,延明受颢委寄,率众守河桥。颢败,遂将妻子奔萧衍,死于江南。庄帝末,丧还。出帝初,赠太保,王如故,谥曰文宣。所著诗赋赞颂铭诔三百余篇,又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引之在馆。其撰《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集《器准》九篇,芳别为之注,皆行于世。

              (节选自《魏书·文成五王列传第八》)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加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课内相关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B.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C.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D.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 3.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竞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簪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23回)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作用是( )

              (3) 结合节选的这段文字,概括分析黛玉形象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

              A.本章回中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元代改为杂剧《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

              B.《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说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此文却写了宝玉读《西厢记》,“怕读”的是四书五经,一“怕”一“爱”体现了贾宝玉叛逆的性格。

              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宝玉惜花,将花瓣抖落池内,随流水而去;黛玉惜花,以土掩埋,不让被外面的污水糟蹋。两人做法不同,体现的是两人观点分歧和性格差异。

            • 4.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各句中不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的一句是( )

              A.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B.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垒,天下顺之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屈原的《楚辞》富有浪漫主义气息,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C.“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叫做“乐府诗”。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些诗歌语言朴素自然,艺术成就颇高,被历代文人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长亭送别》中旦、末为元杂剧角色,旦为女角色,末为男角色。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所作,是其四大悲剧之一。

              D.《逍遥游》选自《庄子》。作者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7.

              师  说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 贵无贱 无:没有
              B.君子 不齿                  不齿:看不起

              C.郯子之 徒:类
              D.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闻:懂得
            • 8.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①。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滋:繁盛。

              我们学过的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它的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9.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 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 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举行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
              (1) 下列各项中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2) 下列对加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 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名作《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极好地提现了现代诗歌中的“三美”—韵律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理论,而《雨巷》在提现建筑美方面尤为出色。
              B.巴金是现当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大师,有人用“爱情穿透雾雨电,激流涤荡春秋”和“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两副对联巧妙地镶嵌了他的代表作及笔名。
              C.《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一句,“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而“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北”“河南”则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D.《荆轲刺秦王》中“仆所以留者”一句,“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一般还用臣、愚、不才、在下、下官、鄙人等谦称自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