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 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 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 至其境                躬:亲自
              C.遂 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 方                    乖:背离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无 师 天行有
              B.弃甲曳 而走    者,国之大事也
              C.闻 有先后 伐无 ,诛暴秦
              D.春江花朝秋月夜    闻道,夕死可以
            • 3.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验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 文            属:连缀
              B. 连 公府不就         辟:通“避”,逃避
              C. 衡不 当世            慕:趋附
              D.  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 4.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3)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王军 壁垓下军:驻扎
              B.项王 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C.与其骑 为三处会:会合、聚集
              D.项王身亦 十余创被:遭受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②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且燕、赵处秦革灭 尽之际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
              C.①秦 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 六国之人
              D.① 不在战矣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
            • 6.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士大夫病亡道                列坐其

              B.又逢知故 馁于路               此非孟德之 于周郎者乎

              C.死亡则 具殡葬                 于人 可讥

              D.拂 其择时而仕                 举匏樽 相属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贪, 其强,以空言求璧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赵。
              B.相如 持璧却立,倚柱 / 不如 而厚遇之。
              C.赵使者蔺相如 / 左右或欲 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 戏弄臣 / 赵王岂 一璧之故欺秦邪。
            • 8.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3分)        (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辽人常越境而 汲:取水。
              B.灌 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 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 甲 彻:穿透。
            • 9.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独穷困 此时也           ②相与枕藉 舟中

              B.① 所以游目骋怀               ②此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①登即 许和                 ②无物以

              D.①盖其又深,则其 又加少矣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
            •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缻, 跪请秦王   不如 而厚遇之 
              B.秦贪, 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 秦曲                                       
              C.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 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 戏弄臣        赵王岂 一璧之故欺秦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