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毋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二月,项羽果帅诸侯兵欲西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范增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于是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羽季父左尹项伯素善张良,夜驰见张良,具告其实,欲与俱去,毋具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义。”乃与项伯俱见沛公。沛公与伯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无所敢取,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所以守关者,备他盗也。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邪!愿伯明言不敢背德。”项伯许诺,即夜复去。戒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伯还,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岂能入乎?且人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因善之。”羽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羽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先入关,能破秦,与将军复相见。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隙。”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

              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与樊哙、靳强、滕公、纪信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节选自《汉书·高帝纪》)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沛公曰 或:有人。
              B.吏民,封府库 籍:册子或簿子,相当于今天书写用的“本子”。
              C.哙因 谯让羽 谯让:指责。
              D.脱身去, 至军 间:小路,这里意为“从小路”。
            • 2.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瑀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①,庐墓三年。礼毕,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弟子著录千余人。

              张天锡遣使者孟公明持节征之,遗瑀书曰:“昔傅说龙翔殷朝,尚父鹰扬周室,孔圣车不停轨,墨子驾不俟旦,皆以黔首之祸不可以不救,君不独立,道由人弘故也。①况今九服分为狄场,二都尽为戎穴,天子僻陋江东,名教沦于左衽②,创毒之甚,开辟未闻。先生怀济世之才,坐观而不救,其于仁智,孤窃惑焉。故遣使者虚左授绥,鹤企先生。”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笼哉!”②遂深逃绝迹。公明拘其门人,乃出而就征。

              及天锡灭,苻坚又以安车征瑀定礼仪,会父丧而止。太守辛章遣书生三百人就受业焉。及苻氏之末,略阳王穆起兵酒泉,以应张大豫,遣使招瑀。瑀叹曰:“临河救溺,不卜命之短长;脉病三年,不豫绝其餐馈;鲁连在赵,义不结舌,况人将左衽而不救之!”乃与敦煌索嘏起兵五千,运粟三万石,东应王穆。穆以瑀为太府左长史、军师将军。虽居元佐,而口咏黄老,冀功成世定,追伯成之踪。

              穆惑于谗间,西伐索嘏,瑀谏曰:“昔汉定天下,然后诛功臣。今事业未建而诛之,立见麋鹿游于此庭矣。”穆不从。瑀出城大哭,举手谢城曰:“吾不复见汝矣!”还而引被覆面,不与人言,不食七日,舆疾③而归,旦夕祈死。夜梦乘青龙上天,至屋而止,寤而叹曰:“龙飞在天,今止于屋。屋之为字,尸下至也。龙飞至尸,吾其死也。古之君子不卒内寝,况吾正士乎!”遂还酒泉南山赤崖阁,饮气而卒。

              (节选自《晋书》)

              注:①斩衰: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  ②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  ③舆疾:指抱病登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丧而止           会:适逢

              B.功成世定           冀:希望

              C.举手 城曰           谢:感谢

              D.而引被覆面          还:返回

            • 3.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 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 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 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 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 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 以赡军。一夕, 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1)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易其 衣                                 弊:破旧
              B.女觉 反                                     遽:急忙
              C.始 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 以赡军                    发:发放
            • 4.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使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客,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合尊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持者狭而所欲者      奢:多

              B.黄金千镒             赍:赏赐

              C.日暮酒                阑:将尽

              D.合尊 坐               促:紧挨
            • 5.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画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2) 选出加画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一项( )

              (3)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河内 ,则移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弃甲曳兵而 (走:逃跑)

              C.罟不入洿池(数:密)                   

              D.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 6.
                                                                                                       重修棂星门移置瑞光楼记

                                                                                                                   欧阳熙

              人才生为世用,不偶然也,必汲山川之秀而得天地之灵。故三苏生而眉山草木枯,韩相出而日下五云见,由古而然,岂诬也哉?

              博罗,广东之名邑。其学宫在浮碇之麓,而居县治之左,东北负象山之胜,西北据罗浮之雄,南则大江横带于几席之下。渡江而南,层峰叠嶂拱护若子孙之卫父母,而肃肃焉有序也。一峰突起者曰“狮峰”,峰之下,龙湫水积墨色而深不可量,世传有灵物隐其间。岁时,静夜境清,或有珠如斗,下上狮峰,荧然而岩谷可鉴,传以为骊龙之珠,出则为学宫俊髦科之征。或一出则一应,或二出则二应,或三五,或六七,而皆然不也,邑人奇之。

              宋时王公亘来知县事,神其事而于学宫创为瑞光楼,所以示为佳征而望于贤俊也深矣。正统间,监察御史欧阳公洙临是邑,见楼久敝,加为修葺,复大书“瑞光”二字楣于楼上。公之侄玠以成化乙巳来知县事,适佥宪[注]金川陈公英视学,见棂星门卑陋不堪,曰:“是何足以章斯文耶?”既而见瑞光楼蔽于棂星之前,又慨曰:“是足以寒文风矣。急为之计,未可缓也。”乃命玠任其事,玠奉命惟谨,又得二尹陈胜、判簿林秀协心赞襄,遂市材鸠工,撤棂星门而新之,高大雄伟,加倍于前。

              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志。是年骊珠呈祥者五,丙午秋闱而邑士领荐者如其数。传诵远迩,咸谓地灵人杰之相符信不谬矣。

              予退老于家,复为罗浮之游。司训张君聿、顾君宗美过予而道其始终,且曰:“是不可以无记,愿公为之记。”予陈公之识见而喜吾侄玠之善承公志,且嘉张顾二公之请也,不可得而辞。

              今博邑棂星之门既新而伟,瑞光之楼亦得其所而壮丽焉。吾知狮峰骊珠之瑞将无时而不见也。士之应祥而起,殆将联翩而多焉。

                                                                                                                                                                              (选自《广东历代方志集成》)

              [注] 佥宪:佥都御史的美称。佥都御史,古代官名,行监察之权。

              (1) 对下列加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文中加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相出而日下五云                     见:显现

              B.或六七,而皆然不 也                  爽:差错

              C.监察御史欧阳公洙 临是邑              按:按照

              D.予 陈公之识见而喜吾侄玠之善承公志    高:认为高明
            • 7.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 ②又以书判拔萃 ③久之不调

              ④亦贬循州刺史 ⑤累为宾佐 ⑥商隐屡启陈情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 之 干:求取

              B.令与诸子                   游:结交

              C.商隐随亚在岭表 载 累:多

              D.为 当涂者所薄 当涂:糊涂

            • 8.

              韩公行状    [唐]李翱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公名愈,字退之,郡望在昌黎县。出生三年父亲就去世了,在兄长韩会的家中被抚养长大。等到长大了读书学习,能记识其他学生学习的知识,二十五岁时考上了进士。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久屯,贼未灭,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以招讨之。丞相请公以行,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请以兵三千人道以入,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而李愬自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济。蔡州既平,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元和十三年秋天,因为军队长期长期驻守,叛贼还未消灭,皇帝任命裴丞相兼任淮西节度使来招抚讨伐叛军。丞相请韩愈一同前往,作为行军司马,跟随丞相驻扎在郾城县。韩愈指导蔡州的精兵都 聚集在边界上,拉抗拒官军,守卫蔡州城的人都是年老体弱的,而且不超过一千人,立刻禀报丞相,请用三千士兵抄小路潜行奇袭,攻入蔡州城,一定能生擒吴元济。丞相还没有来得及施行韩愈的计策,李愬就已经从唐州的文城栅率领他的士兵趁着夜晚潜入蔡州,果然擒得了吴元济。蔡州已经平定了,一个百姓叫柏耆的用计略进见韩愈,韩愈和他交谈,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于是禀报丞相说:“淮西的叛军被消灭了,王承宗胆已经被吓破了,可以不用劳烦派遣众人,适合派一个善辩之人奉上您的书信,阐明利害来招抚他,他一定会拜服。”丞相认为他说得对。           王承宗果然大为惊恐,上表请求割让德州和棣州来献给朝廷。丞相回到京城,韩愈升迁为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过了一年多,佛骨从凤翔传到京城,传递到京城各个寺庙公开瞻拜。当时有百姓烧焦手指和头顶来祈求福报的,韩愈上疏说:“自伏羲到周文王周武王的时代,都没有佛教,然而这些君主很多活到一百岁,还有超过一百岁的。自从佛法传入中国,帝王信奉佛法,年寿不能久长。梁武帝信奉佛法最为勤谨,然而国家大乱。请圣上烧毁丢弃佛骨。”奏疏进入内廷,皇帝贬韩愈为潮州刺史。后来迁移到袁州当刺史,百姓用儿女给人当奴隶的,韩愈都计算他们做工的酬劳来抵偿他们卖身的钱,将他们放出去回到自己家中。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入京城升迁为国子祭酒。有一位教授,能讲解《礼》但是容貌丑陋,其他学官大多数是豪族子弟,排斥他不让他一起就餐。韩愈命令手下说:“召唤这个教授来,和祭酒一起吃饭。”学官们从此不敢轻视这位教授。韩愈奏请朝廷任命有学问的人做学官,每天让他们会聚在一起对生员讲课。生员奔走相告,听说后纷纷欢喜地说:“韩愈来当祭酒,国子监不寂寞了。”

              公气厚性通,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

              韩愈为人禀性淳厚,性格豁达开朗,议论问题多考虑主要方面,与人交友,态度始终不变,不问贵贱升沉。同姓宗族和异姓亲戚以及朋友的女儿,凡是失去父母的,共有十人,韩愈都为她承办婚嫁 。韩愈年幼的时候被嫂子郑氏抚养,等到嫂子去世了,韩愈为她穿齐缞的丧服一周年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深入掌握了文章的奥妙,                   自从贞元末年到今天,后辈的士人,那些有志学习写作古文的,没有不把韩愈看作法式楷模的。




                                                              (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

              (1)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兵 久屯 老:年老         
              B.请以兵三千人 道以入 间:偏僻
              C.之不得共食 摈:排斥
              D.学官由此不敢 直讲              贱:轻视     
            • 9.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曰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白居易居处。③科头:指不戴冠帽。④鸡林国:国家名。

              (1) 对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划下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首上疏,请 捕贼        亟:急迫、紧急
              B.居易 以忠鲠遭摈            累:多次
              C.有言:居易母堕井死        俄:不久
              D.会昌初 致仕,卒              致仕:走上仕途,做官
            • 10.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 下列对加画线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继承)故业,(沿袭)遗策           
              ②不(喜欢)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秦人开关(迎接)敌                    

              (借助)于物也

              ⑤传道(通“授”,传授)业解惑也         
              ⑥是故(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
              (有的人)百步而后止                   

              ⑧狗彘食人食而不知(制止)

              (2) 下列各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④⑤⑧     
              B.②⑤⑥⑧     
              C.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
            0/40

            进入组卷